征信一詞源于《左傳•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那么“信而有征”這句話怎么解釋呢?我們可以將這句話理解為可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征求、驗證信用,F如今的征信又該如何解釋呢?征信是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征信的來源和基本概念:
我們常說的征信,就是你的信用記錄,就是你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上查詢到的關于你自己的信用記錄。征信就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采集、客觀記錄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授信機構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臺。
征信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個人信用記錄,另一類是企業信用記錄。在內容方面,個人和企業的信用記錄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其中主要的就是兩者的記錄主體不同,以及相應的內容也因主體不同而有所區別而已。
俗話說的好,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如果您的信用報告反映您是一個按時還款、認真履約的人,銀行肯定喜歡您,不但能提供貸款、信用卡等信貸服務,還可能在金額、利率上給予優惠。
因此,建立個人信用征信體系又不能單純地建立在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之上,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信用征信體系以及培育有效的信用市場需求。可見信用二字在當今社會顯得十分重要,我們一定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