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出身,想要掙的錢已經遠遠地超過了自己有的錢,急切地想要資產升值讓錢生錢,如何避開風險安全理財?首先,你需要一份白話版投資理財框架,來讓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遠、走的更穩健。
投資理財相關知識:
一、理財與投資的本質是什么?
理財的本質是財務管理,不僅規劃如何擴大收入,還安排如何合理支出,使二者處于一個健康的、穩定的、正向增長的狀態,同時規避風險并提前做好風險預案。
而投資呢,是出讓你手里的現金,讓它們流向可以在未來產生現金流收益的項目,其中的不確定性就是你所要承擔的風險。每一個入場的人,都要認賭服輸,仔細看好投資協議。
二、國內投融資的主體有哪些?
政府肯定算一個,稅收是一部分收入、債券算一部分支出。至于PPP項目、社;鸬,當然也算政府的金融工具。
銀行呢,除了給我們發放貸款、吸收存款,自己也是要做理財的,比如說,銀行同業債券、自己發行理財產品,等等。
企業,當然要融資,也要理財,比如說在北上廣買套房、買棟樓,關鍵時刻還能保殼。
個人,我們更多的是用借款這個詞,而不是融資。不信你看借錢給你的機構,誰稱呼你為融資者,基本都是借款人。這中間的區別呢,大家可以想想。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一些組織和機構,這其中又分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兩種,在非盈利性組織中,典型的融資方式有公益基金。
三、各種投資產品的定位與區別?
在國內,理財投資的標的,大致可以分為:債券、股票、理財產品、股權投資、實物(房子、黃金、收藏品)、期貨、P2P、保險等。
1、債務關系類:債券和P2P
歸類的話,債券和P2P有點類似,都屬于一方是另一方的債務人,雙方通過類似“借條”的東西,形成契約關系,也就是債權關系。只不過債券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是地方政府、是大企業,而P2P的債權人是個體或小微企業。二者在借款主體和公開性方面有所區別。
2、權益關系類:股票和股權投資
股票和股權投資,也差不多是屬于一撥的,都屬于權益類投資方式。區別在于,股票是投資于已經上市的企業,而股權投資是還未上市但看好要上市的企業。二者在風險收益與參與門檻方面有所區別。
3、資產包類:理財產品和基金
理財產品呢,和基金有點類似,都屬于打包過的資產包,里面的底層資產涵蓋多個方面,既有房貸車貸這種,又有個人消費借款,或者國家及政府借款?傊,是一個預計未來會產生收益,風險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非單一型資產投資。這里的理財產品,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等等?傊琴Y產包。
4、對沖風險類:期貨和保險
期貨和保險呢,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二者都有一個內在相同點,那就是風險對沖。就像我們買保險,沒出事前一直都是消費支出狀態,但一旦發生事故,那就是對沖風險,是收入狀態。期貨也是如此。買賣的都是自己的風險面。以保證盈虧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錢呢,不一下子賺盡,等輪到自己賠時,也不至于翻不了身。
5、供需類投資:實物型資產
至于實物投資,不論是房子還是黃金或者收藏品,都和供需及人們的期望密切相關。能漲多少,一切得看資源與供需匹不匹配,以及偏離的程度有多高。越偏離,投資價值越高。
最后,理財與投資都不是一日之功,欲速則不達,還望大家在出手之前能先錘煉自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