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金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超前消費、借貸消費的模式。而現金貸主要以消費貸或者是信用貸的形式出現,擁有額度低、期限短的優點,尤其是不需要抵押和擔保的形式,滿足了需要年輕人的需求。
但是現金貸中出現的多頭借貸問題也是日益顯露,而多頭借貸主要是指同一個借貸人在兩家或者兩家以上的金融機構提出借貸需求的行為。一般來說,當借貸人出現了多頭借貸的情況,說明該借貸人的資金需求出現了較大的困難,沒有能力還清貸款,因此采用以貸還貸的方式來償還貸款。
很多借貸人因此導致債務只增不減,越還越多
說一個案例:
A某是一名大一新生,入校不久,就通過中介在某現金貸平臺借款3000元買了一部手機,還款期限為3個月,并且A某還將自己的真實個人信息通過登記的形式交給了中介。然而三個月后,按約還款的A某被平臺告知需要還款9000元,對方稱,3000元借款是扣除了各種相關費用后剩余的錢,A某實際借款是六千多元,累計三個月的本金及利息多達九千元。
A某再次聯系當時負責的中介時,已經人去樓空。A某并不想交這筆錢,但借款逾期后,催債的電話、短信接踵而至。尤其是對方聲稱已經找到學校,要抓住A某。A某開始的時候不敢跟家里人說,萬般無奈下,只能接受了對方的要求,去其他平臺借錢來償還借款,陷入多頭借貸中。
后來,債務的規模已經無法控制,A某只能向家人求助。這時A某已經在32個平臺,累計借款近10萬元,加上利息等費用,至少要還18萬。
類似于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借貸人主動或者被動的在多家借貸公司進行借貸。有數據表示,多頭借貸用戶的信貸逾期風險是普通客戶的3倍至4倍,借貸申請人每多申請一家信貸機構,違約的概率就上升20%。
但是,欠債總歸是要還的,對于借貸人來說,現金貸只是一種用來滿足當前和短期的小額資金需求,但是如果想要通過在不同平臺借新貸還舊貸,以此來達到長期占有資金的目前,可能性不大。因為貸款所帶來的高額利息和手續費就足以壓垮想要以貸養貸的人,而且賴賬不還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管怎么說,合理的消費方式還是最正常的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