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收到的騷擾電話中最頻繁的往往就是賣房或中介貸款了,身邊的朋友,平均每人每天收到一到兩個貸款電話;打開百度,敲入“貸款中介”字眼,顯示出來1400萬個結果。可見不管是線下渠道還是網絡渠道,都可以從側面看出貸款需求之旺盛。然而貸款中介繁榮的背后,往往隱藏挺多的暗與黑。
2017年4月,新浪財經報道《勿讓校園貸成青春債打擊黑中介和爛學長是關鍵》;南方日報報道《貸款中介造假騙貸,該重拳整治了》;網易新聞報道《“被貸款”事件大揭秘!小心被騙還幫別人還債!》……有關黑中介的報道數不勝數,而且浮出水面的往往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
黑中介危害重重
根據《貸款中介造假騙貸,該重拳整治了》的報道:有些中介巧立服務費,通過假合同、假證明、假判決,幫助客戶獲取貸款;有的收取高達10%的中介手續(xù)費。
對借貸人而言,通過中介貸款不僅要承擔額外的高額中介費;還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流失,造成電話騷擾,甚至造成“被貸款”;如果給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很可能還要被追究騙取貸款的連帶責任。
對商業(yè)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貸款機構來說,一旦把貸款發(fā)放給被中介美化過的、材料不真實的借貸人,則有可能帶來經濟損失和法律糾紛,甚至影響資產質量。如果這種造假騙貸現象廣泛存在,則嚴重擾亂國家金融秩序,是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的毒瘤之一。
通過黑中介貸款得不償失
因為黑中介的存在,讓不少貸款機構對中介渠道過來的貸款資料審核都把控得更嚴格。拉卡拉金融的風控專家表示:通過黑中介貸款的借貸人往往更難貸到款,即便貸到款,也會比正規(guī)渠道貸款多付出手續(xù)費;通過中介渠道過來的,貸款機構是能夠通過風控體系識別出來的,借貸人往往有一個誤區(qū),總以為通過中介貸款過審更容易,但是實際上結果恰恰相反。
借貸人明明可以通過正規(guī)渠道貸款,卻偏偏要通過中介渠道的,尤其是黑中介的,往往得不償失。
如何判斷是不是黑中介,拉卡拉的風控專家給出了幾條衡量標準:
1、高額中介費,不少中介收費高達10%;
2、為了拿到貸款,刻意美化貸款人資料,甚至是造假騙貸;
3、教育用戶,解決信息不對稱任重道遠。
打擊黑中介貸款,需要金融管理部門定期對金融機構(商業(yè)銀行、互聯網小貸公司等)的相關業(yè)務進行抽查;對民間貸款中的黑中介進行直接整治;同時有必要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定期發(fā)布相關風險警示。
特別是針對通過銀行貸不到款,或者貸款額度不夠而找黑中介貸款的用戶,需要教育他們,加強普及,解決信息不對稱,畢竟不少用戶還不知道除了銀行之外,互聯網金融作為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的普惠金融的踐行者,已經遍地開花,像這種拿到了互聯網小貸牌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作為銀行大額貸款的互補,也可以合法為客戶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并且和銀行比起來,拉卡拉金融提供的貸款服務更快捷、更靈活、效率更高,用戶只需要下載一個拉卡拉APP,足不出戶,在線即可提交各種資料,從審核到錢入賬只需半天時間。
但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互聯網金融貸款機構任重而道遠,需要通過更多的方式宣傳和普及,來告訴用戶,貸款不僅僅可以找銀行,還可以找網貸平臺,當然前提是拿到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正規(guī)網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