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很多的女人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不管是草根還是名人或是下崗工人。她們的人生都因創業而改變,在創業中重放光彩,彰顯女人的魅力!
七年的時間,她從一個下崗女工成長為企業帶頭人。她敢為天下先,涉足未知的領域,添補了大連市場的空白。企業由小到大,安置下崗職工總共500多人!回想起多年前的創業經歷,王淑霞感言其中的故事和辛酸太多太多了!她和下崗女工們不畏艱辛、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商海如林的餐飲業中尋求到了一塊寶貴的立足之地。
1999年,因資不抵債,所在的工廠破產了,王淑霞成為一名下崗女工。但她并沒有屈服于命運,而是跑市場,找商機,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電視上看到南方正悄然興起一種新的社區服務行業——凈菜配送,立馬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她萌生了在大連地區開展這項業務的想法。
2001年,她做了市場調研,并著手開始籌備工作,她親自帶領十幾名下崗女工走街串巷去做宣傳,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有了第一個客戶,并很快在全市有了近一百個的客戶。王經理看著手中的訂單,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艱苦的創業終于有了收獲。但是由于成本高,費用大,幾個月下來,不僅沒有掙著錢,反而在虧損運營。
王淑霞回憶說,“當時沒打退堂鼓,反而到處借錢為這些下崗女工們開工資。尤其是看到和她一起并肩作戰的下崗女工們一雙雙信賴的目光,我決心要去尋找新的商機。”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她發現學生營養餐在大連地區還有一定市場。為了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海中立足,王淑霞先后自費到北京、上海去學習學生營養餐的管理經驗,她將先進的膳食技術融入到經營理念當中。
為了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車間內所有的工具、容器實行標識化管理,所有的餐具用具,嚴格按規定消毒并定位,員工們在進入分餐間前全部換上分餐服,洗手消毒、并戴上口罩、手套,分完餐后,再換上送餐服去送餐。
同時,王淑霞把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在學生營養配餐方面,她不斷研究學生餐的營養搭配、葷素搭配,專程從北京購置了《中華苗營養膳食軟件》并做到每天的飯菜不重樣,不僅有營養套餐而且有快餐、蓋飯、麻辣燙等,品種多達五到六十種。主食有米飯、各種面食達二到三十種,以滿足不同口味的老師和學生們的各種需求。
憑著高質量的產品及良好的信譽,在市教育局招標中,新天食先后中標承接了大連第十五中學食堂、大連理工大學第七食堂、大連第二中學食堂、并承接了大連機車廠食堂。為多家企事業單位及中小學配送午餐。在王淑霞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企業逐步在學生營養餐的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艱難的創業之路,鍛煉了王淑霞的意志和品質,她在感謝政府的同時,更不忘回報社會。她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慰問品及慰問金。并經常資助學校里的一些特困生和農民工孩子。三年來,先后資助貧困生六萬多元。
女性創業故事:王淑霞在再就業的道路上取得了突出成績,她先后榮獲“大連市十大財智女杰”,“大連市自主創業標兵”,“遼寧省下崗職工創業行動先進個人”,“大連市再就業標兵”,“大連市巾幗創業標兵”,“大連市勞動模范”以及區級各種榮譽稱號,在榮譽面前,她不驕不躁,在再就業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創業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