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網:誰說女子不如男?時至今日,男人能做的事女人照樣能做,并且可以做的很好,今天我們的兩位主人公,雖然都是下崗工人,但卻憑借著滿腔的熱情和不懈的堅持努力,從失意走向了得意,走向了各自的成功。
朱霞芳–成立小編織社拉來訂單
2000年,朱霞芳所在的企業進行改制,她只好辭職回家。第二年,在社區的幫助下,她將社區的其他幾位下崗姐妹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家非正規就業組織———編織社。由于每一批手工活花樣不同,她自己打樣先學,然后手把手不厭其煩地耐心教別人。憑著執著的信念和靈巧的雙手,她很快贏得了廠方的信任,承接了第一批訂單。
2004年10月,她的一位客戶下了一批編織帽子的訂單,要求第二天下午3點前把貨送到。朱霞芳組織姐妹們挑燈夜戰,終于在中午把貨趕出來了,但由于堵車,貨沒有按時送達,加班加點編織出來的帽子被客戶擋在了門外,姐妹們付出的心血全白花了。
朱霞芳分析,編織社有時十天半月沒事做,有時訂單一下子全壓過來,忙得喘不過氣來,訂單不穩讓編織社很被動,影響了信譽。為了解決業務不穩定的問題,她頂風霜、冒酷暑,主動上門送貨、跑業務,最終與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現在,編織社還解決了社區不少下崗女性的就業問題,由以前的3人發展到現在的100多人,一年銷售收入達十多萬元。
創業感言: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想辦法彌補自己的不足,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編織社很多工作都是在家中完成,以前由于管理沒到位,出現訂單沒有及時完成的情況,現在我安排專人分別負責管理生產、銷售。
陳麗君–開花店站穩腳跟
心心相映、蒸蒸日上、冰清玉潔、凝香爭輝……一盆盆色彩絢麗的插花讓人怦然心動。這是下崗女工陳麗君在市區開的一家花店。現在,陳麗君的花店月平均營業額都在3萬元以上。
2002年,陳麗君下崗了。恰好她所在的孔浦街道怡江社區成立了婦女讀書會,請來插花老師為會員教授花藝。她虛心請教,刻苦鉆研花藝,并萌生了開家花店自己創業的念頭。2005年,陳麗君的花店在迎鳳街開張了。從選址、布置,進貨,網站制作,到訂單印制、花束配送,她不知投入了多少心血。但很長一段時間,花店經營慘淡。陳麗君認為自己還學得不夠,于是自費赴上海等地學技術。為讓花兒“開口說話”,她刻苦鉆研插花技藝,將花束與花語結合,將花枝與卡通、玩偶結合。
由于她不斷拓展長期合作客戶,花店每月有了比較固定的收入。時間久了,花店的知名度也逐漸大了起來。周圍幾家先后開起來的花店早已頻繁易主,最終銷聲匿跡,但陳麗君的花店卻越來越紅火。
創業感言:鮮花也和服裝一樣,還要趕上最新的潮流。比如不同材質的包裝紙就代表不同的流行元素,你一定要及時把握,否則會落伍的。為了緊跟潮流,我請人給花店作了網站,還與北京一家全球鮮花配送網達成合作,寧波地區用花由我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