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地鐵商場其它商場的布局一個樣,服裝店鋪占據了絕對的主流。但是,其中一家店鋪的生意格外的火爆,名叫“衣物理念”。10余平方米的小店里面,擠滿了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孩。李佳是這家商鋪的老板,同時也是上海其他五家店鋪的擁有者,活生生的女性創業故事。
作為典型的80后,李佳帶著僅有的一萬元資金就下海經商了,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已經開了六家商鋪,擁有了百萬的身家。她所有的商鋪都是別人虧損的門面,自己盤來的,而她所經營的項目是競爭最最激烈的服裝行業。那么,李佳是怎么讓自己的服飾小店脫穎而出,與眾不同的呢?
李佳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就擁有了這些。在2000年,她對從商一無所知,和其他的白領一樣,過著朝九晚五辦公室的生活。一天上班換乘地鐵二號線途中的發現,掀開了她創業之路的篇章,改變了命運。李佳回憶說:“在河南的中路站內,我發現了一個小經營十分困難的店鋪,正在考慮轉讓的事情。雖然自己家里面從來沒有人有從商的經歷,但是自己對于開店卻一直有著濃烈的興趣,于是先決定先問清楚情況再做打算。”店面很小,只有3.6平方米。
李佳說道:在那個時候,地鐵商鋪雖然非常的吃香,但是租金水平整體不算很高。看中的那個店面每月的租金是1500元,而我當時的收入是每個月3000元,想想即使是輸了,每個月也就少拿1500元,這個風險我擔當得起。”現在回想,李佳十分的慶幸,如果當時店面的租金是現在的水平,那么,自己依然是辦公室里面的白領,擁有不了現在的一切。
萬事開頭難,經營店鋪,意味著一段艱苦生活的開始。沒有錢裝修,她就找來了幾沓英文報紙,自己動手,糊滿了所有的墻面,前期的投入不過一萬元。除了房租,李佳把全部的資金都用來從批發市場購進最新服飾,其他的地方能省則省。她并沒有辭掉工作,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就去批發市場進貨,掛樣之后就交給照看店鋪的阿姨。下午五點后,阿姨下班,結束工作的李佳正好趕來接手。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小店鋪,生意卻出奇地火爆。窄窄的空間內總是人滿為患,而且擁有很多的回頭客。一個月之后的銷售業績好的出奇,讓李佳自己都驚詫不已,營業額差不多有6萬元,而凈利也有2萬余元。就在此時,公司的一個決定讓李佳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公司決定派我到日本去工作,這是一個很好很好的機會。但是對于那個自己的店面,很是不舍。”于是,李佳果斷地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連現有的工作也一并辭退了,專心經營自己的店面。
在李佳親自打理之后,店鋪的生意更上一層樓,很快發展成為了河南中路站內獨樹一幟的商鋪。然而,樹大招風,服裝行業同樣也存在著惡性競爭的例子,李佳的店鋪遭到了跟風。周邊的店鋪也紛紛開始購進相同款式的衣服,但是已經積累了一批忠實老顧客的李佳并沒有收到沖擊,并且還出現了讓她哭笑不得的一幕。“因為我的店面實在太小,別說是換衣服的地方了,人多的時候連人都站不下。有些顧客就跑到別的店里面去試衣服,試完后再回來告訴我:‘就要這件,試過了,大小都可以的。”之后,站內的所有商鋪絞盡腦汁,以“商鋪經營者必須為一房東”為由,聯名向物業接二連三地投訴。最后李佳被逼無奈,關了鋪子,為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劃上句號,心中充滿了遺憾。
工作辭了,小店關了,面臨挫折的李佳跌倒人生的谷底,滿腹的委屈不知何從說起,甚至開始懷疑當初的選擇對不對,如果當時去了日本,說不定現在的前途更好,工資也會翻了翻。
如果沒有如果,李佳很快就意識到要冷靜下來,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休整了幾個月之后,李佳重新再襄陽路市場內租了一個攤位。“這個時候,對于創業者,最最忌諱的就是頭腦發熱,妄下決定,不論是重新找工作,還是尋找店鋪再開業。”
“在襄陽路經營的幾個月里沒有虧錢,但是也沒能賺到什么錢,每月一萬元的房租太貴,掙的錢全部交給了房東。我分析一下,在這個市場內主要以仿冒名牌為主,這類商品利潤是非常可觀的。而做自己的商品利潤很薄,想要獲利很難。”于是,在合約一到,李佳果斷地放棄了續租。而這時候,李佳的其他幾個店鋪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張了。這些店鋪有一個相同的特征,鋪面的選址都在軌道交通沿線,或者毗鄰公交樞紐。一家位于浦東,兩家進駐赤峰路輕軌站,還有一家就是上文提到的徐家匯地鐵商城。
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只要自己是認為辦得好的,就堅定地去辦,這就是性格。李佳非常的推崇歌德的這句話,在這邊也和大家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