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間七八十平方米的門面房,一間是倉庫,貨架上整齊堆放著各種各樣的鋼材。另一間門面房被隔成三個空間,分別是倉庫、辦公室和臥室。不大的空間被安排得整潔而大方,這就是丁俊林的創業基地。
6月29日,筆者來到位于馬鞍山市的丁俊林的“飛天”鋼材經營部。一無財力、二無人脈、三無經驗,從起初每天為資金周轉發愁,到如今貨源和銷售量趨于穩定,23歲的丁俊林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丁俊林出生在樅陽縣一個貧困農家,高中時,父親病逝。哥哥姐姐外出打工,支持他的學業和全家的生活。2007年,他考上了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建工系給排水專業。報到那天,他買完被褥床單和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后,只剩下不到300元錢。他精打細算,每天只吃學校食堂里的特價菜,每月的生活花費不到100元。
除了努力學習外,丁俊林利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拼命打工掙錢。搬啤酒、發傳單、碼圖書、做家教、端盤子、打掃衛生……“最多的時候,我同時接下了六七份活,累是累了一點,但這些經歷成了我日后走向社會一筆寶貴的經驗財富。到畢業時,我還攢下了近2萬塊錢呢。 ”丁俊林笑著說。
“現在這個鋼材店,是我和大學同學徐開飛合伙創辦的。 ”丁俊林介紹說。同學徐開飛有一個親戚早些時候做過鋼材生意。丁俊林和小徐2011年大學畢業后,從親友處東挪西湊了7萬元錢,租下一間店面,取名“飛天鋼材”,開始了創業。
資金短缺、尋找貨源和銷售渠道……諸多問題一下子擺在他們面前。他倆找到共青團馬鞍山市委、市人社局咨詢對大學生創業的幫扶政策。 10多天的時間,10萬元無息貸款就申請成功了。
“剛畢業的學生,也能開店賣鋼材? ”無數次推銷鋼材,卻被人這樣冷冷拒絕。兩人在外面跑了近兩個月,才簽來了第一個2萬多元訂單,卻因為沒經驗用錯了計算方法,不僅沒賺到錢還賠了2000多元。
為了最大程度地開源節流,他倆吃住在店里,自己做飯,晚上打地鋪。兩人騎著三輪車接貨送貨,外出談生意盡量坐公交車。
進貨、打款,有時候給廠家打過款后,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 “后來我不得不厚著臉皮去跟供貨商談判,說了很多次他們才答應不用打款就先發貨。那段時間真的挺難的,親友們都說我們該找份穩定的工作,這樣做下去怕是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 ”
但兩個年輕人堅持了下來。2012年初,丁俊林買了輛二手三輪車,起早貪黑地到處推銷鋼材。不管多少銷量,他們都會按時按量給客戶送上門,在價格上盡量讓利給顧客。靠著誠信經營漸漸打開了市場。
“我們還有10多萬元的貸款未還,店里物資可能有40萬元左右,這樣算下來,這兩年我們賺了二三十萬。 ”對于這樣的成績,丁俊林很滿意。
“以后就想好好賺錢、好好生活,我的女朋友很支持我的事業,希望能盡快買上房子,把她娶過來,把母親接過來,這樣就圓滿了。 ”丁俊林看了看身邊的女朋友笑著說。
專家觀點
安徽工大工商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史淑芬:大學生創業一是要創新,創新甚至可以決定創業的成功與否;二是要務實,很多大學生,提到創業想到的就是高科技,開大公司做大買賣,但其實,哪怕是擺個地攤,這也是創業。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從小事做起,從實際做起,對于沒有太多經驗的大學生,更應該如此;三是要積累,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創意,還需要行業經驗、社會人際關系、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和能力。這就需要一個知識的整合、經驗的積累;四是不畏艱辛,如果沒有做好長期吃苦的準備,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也就自然不能指望創業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