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縣堰平鄉中升村,是三峽腹地一個偏遠高山上的小村子。但是,這里卻充滿了活力和生機———2000多畝香氣四溢的藥用菊花簇擁著山村,去年實現產值800萬元,帶動了1163戶農民增收。
而在2008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貧困落后的小山村,這所有的變化源于一個返鄉創業的女大學生,她的名字叫楊雪梅。
不能看著鄉親窮下去
楊雪梅的家鄉云陽縣堰坪鄉中升村(小地名觀音山),是全縣最偏遠的窮山坡之一。楊父是一名獸醫,開了家小商店,在村里算是一個有見識的人。他望女成鳳,楊雪梅也非常用功,被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專業錄取,2005年畢業被市第一人民醫院錄用。
工作三年時,奶奶去世,楊雪梅回鄉奔喪,映入眼簾的是成片荒蕪的田地、留守老人和孩子以及幾十年不變的貧苦生活。
回到城里,楊雪梅幾個夜晚難以成眠,腦海里抹不掉家鄉父老期待又無奈的眼神。一天,她上班走過中藥房時眼前一亮:在荒蕪的土地里種植中藥材,讓鄉親有好的收入。
她把想法告訴了已在市級醫院當醫生的男朋友李黎,經過再三考慮,他成了楊雪梅回鄉創業的第一個盟友。
親人反對出師也不利
但楊雪梅回家種藥材的想法,遭到了父母及親朋的極力反對。他們認為,楊雪梅在主城區擁有待遇優厚的工作,好不容易出了大山如今又回來,太傻了,村里人更是流言四起。
2008年,決心已下的楊雪梅賣掉了在重慶剛開業半年的中藥美容院,又借款籌得20萬元資金,在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的指導下,回鄉選種了30畝旱半夏,按照訂單合同的形式,動員鄉鄰種植。
經過精心管理,旱半夏長勢良好,可是一場連綿陰雨將辛苦化為烏有。為了不傷害農民的種藥積極性,楊雪梅主動承擔了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全部損失,虧損近10萬元。
創業成功帶鄉親增收
第二年,楊雪梅沒有放棄,她又向親戚朋友借了3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租賃荒蕪土地400畝,種植了10多種中藥材。當年收獲杭白菊45噸、貢菊15噸、金銀花10噸、川明參15噸,不僅銷往市內各大中藥材飲片加工企業,在茶和軒、家樂福、麥德龍等超市也能買到,實現產值620萬元。
為增加藥材附加值,楊雪梅又成立了箐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60余萬元,集農產品、中藥材種植、開發、深加工、銷售一條龍。中藥材種植基地也被列為九龍坡區對口支援項目,并成功注冊“箐楓”、“觀音菊”商標,獲得行業標準認證。
2011年,楊雪梅在云陽縣堰坪鄉、紅獅鎮分別建立了1200畝和1000畝藥菊種植基地,實現產值800萬元,共帶動農戶1163戶增收。同時,在縣婦聯的幫助下成立了“貼心嫂子菊花產業互動組”,傳授培育菊花經驗。
目前,楊雪梅和丈夫李黎的公司計劃在未來3年,在堰坪鄉、紅獅鎮及東部扶貧開發示范園內,建立藥食兩用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3萬畝,實現年銷售收入一億元以上,帶動20000農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