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擎天柱、威震天、紅蜘蛛……《變形金剛3》席卷全球,票房已在本周攻破10億美元大關。
在中國,因為前期鋪墊和文化基礎,《變形金剛3》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同期上映的另一部系列大制作《哈利·波特》終結篇。70后、80后、90后都捧著爆米花和可樂,擠進影院,重溫兒時回憶。不知不覺間,一部電影已經牽起一串產業。
當影迷感嘆好萊塢造夢和斂財能力時,就在北京一間很不起眼的出租屋內,變形金剛迷小楊,將自己的電影周邊產品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這位畢業剛剛兩年的人大經濟系學生,目前已經是國內變形金剛玩具產業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過去的20天,在《變形金剛3》熱映期間,他通過自己的網店,銷售出約三四十萬人民幣的變形金剛玩具,純利潤達到10萬元左右。
一畢業就把玩具當事業
小楊是河南人,他說自己是個典型的農村孩子。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專業是經濟,讓全家人都有一種光宗耀祖的感覺。
在家人和朋友看來,小楊未來的職業生涯應該基本注定了走向,進入大型企事業單位做高管、或者考個熱門的公務員職位,拿高薪、買車買房。
小楊起初當然也是這么想的。但隨著畢業季臨近,他的人生觀開始慢慢改變。
從河南到北京,在人才爆棚、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小楊對殘酷的就業壓力產生厭倦。他漸漸開始向往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希望將興趣和事業結合在一起。
在2009年畢業前,他嘗試在一家公司做了一陣白領,等畢業時刻來臨,他下定決心徹底放棄了那種朝九晚五的生活。
接下來做什么?賣玩具!
“其實,這并不是突發奇想,我前期做了很多鋪墊的準備工作。”
作為一名典型的85后,變形金剛在小楊的童年回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雖然當時家里只有黑白電視,但小楊還是和伙伴們一起,聚精會神地觀看,并學著“變形”的聲音,將家里的任何物體都拿來“強行”變形,大到自行車、小到鉛筆盒,好像都被植入了生命。
但隨著學業的加重,變形金剛漸漸成為遙遠的回憶。直到考入大學,相對自由的氛圍,才讓小楊有時間重拾回憶。當他發現在《變形金剛1、2》上映后,隨之而來的那股風起云涌的懷舊潮時,“經濟系的頭腦”立刻得到反饋——這是商機。
“變形金剛動畫片在我們國家熱播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現在70后、80后、90后的男生,其實都受到了這部經典動畫片的影響。我相信大家的感覺和我是一樣的,當看到電影版的大黃蜂出現時,滿身的雞皮疙瘩。隨著那些熟悉角色的一一現身,自己坐在黑黢黢的電影院里,就像是進入了時間黑洞,一下穿越到童年。走出電影院,意猶未盡,想再找點回味,電影周邊產品,這時候自然會受到關注。”
他開始在北京的批發市場尋找合作的批發商。出人意料的是,開始階段很順利,因為批發商很配合,可以先拿貨后付款,賣不出的可以退貨,這讓小楊可以以最小的成本,開始自己的創業。
于是,在大約兩年前,剛剛畢業的小楊和兩位同學一起,租了一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地下室,在淘寶上建起了一家叫“北京影飾聚”的小店,就此走上了一條白手起家之路。
很久很久很久沒出過門
和那些做高管、當公務員的同學相比,小楊是艱辛和寂寞的。當他過年回到河南老家,親戚朋友們也不太好意思問他究竟干哪一行,一個明星大學生竟成了一個無名個體戶。好在,父母還是很支持小楊。“我爸媽雖然都是農民,但是思想很開明,他們都支持我,只是不想我太辛苦。”
父母的直覺是正確的,創業無不艱辛。“等真正經營起來,發現現實困難太多了。而且,一起創業的兩個哥們,也都離開了,他們幫我把基礎打下來之后,又各自找到了工作。”
即將走投無路之際,小楊一名兒時伙伴,辭掉在鄭州老家的工作,來到北京,和他一起住進地下室,幫他渡過難關。
幸運的是,小楊的創業期正趕上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之際。《變形金剛》、《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玩具總動員》等引進系列大片,不斷刺激電影票房,同時也刺激著電影周邊產品的消費。
小楊的生意慢慢走向正軌,他搬進了三義廟社區的一個一居室出租屋,網店也建設得越來越漂亮。寶貝與描述相符程度、服務態度、發貨速度三項評分都超過了4。8分。為了讓網友看到更清晰的寶貝圖片,他還添置了專業的攝影設備。
大多數時候,小楊的工作狀態都是坐在電腦前,不停地與買家交流。他有兩部手機,電話響個不停,有買家詢問的,有快遞公司的。他很少起身,除非快遞員送東西來,那代表有買家的貨損壞了,要退換貨,這也是他最不愿遇到的情況。
“運輸過程中,難免會有磕碰,玩具都很嬌貴,沒辦法的事。”為了保持信譽,這種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小楊負責承擔。
每天早上八九點鐘起床,半夜一二點睡覺,一日三餐全部在電腦桌前解決,每周七天,周而復始。他說,自己前一陣陪幾個朋友去了趟頤和園,突然間感覺很不適應,“好多人啊,很長時間沒見到這么多人了。”
因為忙著自己的玩具網店,小楊還得罪了女朋友,因為很長時間沒約會了。他私下表示,“這段可以多寫點兒啊,讓我女朋友也理解理解我,哈哈。”
國內電影產品缺失是遺憾
在《變形金剛3》上映后,小楊的生意出現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在過去的短短20天時間內,他賣出了三四十萬元的貨,利潤達到10萬元。小楊喜不自禁地透露,這其實是他創業兩年來第一筆正式收入,此前都只是能收回成本。
一部電影,能在20天內創造10萬盈利,這對小楊這樣一個剛剛畢業兩年的大學生來說,可以算是個小小的奇跡了。
“當初準備創業的時候,之所以選擇電影周邊產業,就因為發現,國內這塊市場基本是缺失的,沒有哪個企業去壟斷或者獨霸市場,大家都是剛剛涉入,所以對我們這種新生力量也是個契機。”
經過“變3”帶來的突變,小楊已經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是國內同類商家中的前排標兵了。因為業務繁忙,小楊的出租屋里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到處是大黃蜂、擎天柱、巴斯光年這些電影玩具。
“看出來了吧,都是國外電影周邊產品,我一直很遺憾,沒有一件中國電影產品能賣得好的。”小楊說,這幾年,國內大片上映也不少,而且有不少也拿到了客觀的票房,有些口碑也不錯,但電影周邊產品這一塊基本都是缺失的,非常可惜。
小楊曾一度很看好《長江七號》,“既有真人電影也有動畫片,七仔的形象非常可愛、深入人心,而且,這是星爺的片子啊。大家都有個星爺情結,當時覺得一定是有市場的。”
可是,當小楊把七仔的貨掛上網的時候,卻發現關注度極低。
其中緣由,除了產品品種少、質量較差以外,版權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不像好萊塢電影那樣有嚴格的版權控制,國內電影的周邊產品遭遇大量盜版。
“就說七仔吧,滿大街都是,辨不出真假。不像變形金剛,正品還是盜版,都標示得清清楚楚,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在小楊看來,如果能解決好版權的問題,國內有很多電影題材適合做周邊產品,比如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孫悟空、哪吒等。
看影訊備貨摸市場脈搏
藍精靈,是小楊最近大量進貨的目標。記者采訪他的時候,《藍精靈》還沒在國內上映。
“《藍精靈》的情況和《變形金剛》很像,都是曾經的經典,現在重新包裝回歸,我相信市場會很不錯。”
小楊不大的出租屋內,于是更加擁擠,藍精靈、格格巫們與汽車人們擠成一堆。
既然是做電影周邊,小楊理應對電影相當了解,但其實,他連《變形金剛3》都還沒看過,而且,估計《藍精靈》也沒空看了。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太忙了。”
雖然沒空看電影,但電影業的消息,尤其是影訊,小楊必須時常關注。“這次‘變3’對我觸動太大了,所以我一直在看,下面有什么熱門片子上映,而且適合做周邊產品的。比如這次的《藍精靈》。還有年底要上映的《暮光之城4》,現在就有必要準備了。”
能將一個兩年小店,做成北京第一,國內前列,小楊投入的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總結自己的創業之路,除了緊握市場脈搏,做好售后服務,注重包裝宣傳等,他覺得最關鍵的是堅持,“我想告訴那些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們,只要堅持,沒有什么做不成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總有成功的那一天。”
距離小楊住處不遠,小楊的第一家實體店面正在裝修。“很小的店面,一個月租金3500元,還是有些壓力的。”
小楊希望實體店的開業,能讓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說起來有些讓人難以置信,迄今為止,他還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變形金剛玩具。
“難得閑下來的時候,我常常憧憬未來的生活。我想等真正賺了錢之后,買一套大房子,把自己喜歡的變形金剛擺滿一面墻。現在的居住環境還不允許我這樣做,那是我的目標,也是我奮斗的動力。我的夢因變形金剛而起,我覺得自己已經離不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