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創業6年了,做過互聯網創業,也做過實體經濟,目前專注于實體經濟創業。
給大家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我這邊的兩個創業者…… 這個項目是我兩個朋友分別做的,其中一個朋友,屬于小打小鬧型的,大概也投了百八十萬,彼時公司六七個人,幾乎是沒有任何收入,項目是干什么呢?就是自己開發了一套用于:飯店點餐結賬這樣的系統,想解決的痛點:就餐人員排隊麻煩,結賬麻煩……
創業故事案例及啟示
另外一個朋友干一個差不多的系統,比投資比上面這位朋友大一些,功能更強一些,增加了,會員系統,推廣系統和分紅系統,這一個朋友投入比較大,估計現金已經投了二三百萬吧!
上面其中一個朋友,融資無望,現在轉行了,另一個朋友不知道具體什么情況,估計也不容樂觀,因為如果做起來了,肯定我就聽見聲音了。
我覺得項目挺好的,但是互聯網創業項目有一個特質:你必須想著改變世界,更確切的說做第一第二,對于絕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而言,都會成為炮灰,因為第一第二只有倆名額,而且有時候只有第一。
第二個:曾經想著健康產業改變世界的我……
我也是一個創業的,憑著自己十來年的互聯網背景,我最初干的也是互聯網項目,2013年的時候我做了一個養生的門戶網站,雇了一個中醫,六個編輯,暫且不說開發和運營的費用,就人工的工資,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都是個很大的負擔。
一年半的時間,僅僅一年半的時間,我心里滴著血把項目關停了。最后就網址(域名)賣了1萬塊錢,其他的化為烏有…… 打那之后,我再也沒干過互聯網的項目。
第三個例子:
我開始干實業,你們都覺得干實業難,干實業坑爹,但是相比較互聯網行業而言,干實業真的要接地氣很多。因為很多互聯網項目痛點都是自己意淫出來的,是偽痛點,偽剛需。但是實業往往是剛性需求,比如我2013年做養生門戶網站,核心是經營養生信息,然而對于很多人來說,一篇養生的文章,一個養生的建議,很多人可以看,也可以不看,這就不是剛需。實體經濟就不一樣了,比如我現在做的三只蝴蝶中草藥口罩,主要面向四種需求的應用場景:流感,霧霾,過敏性鼻炎咽炎,尾氣揚塵。而且主要面向兒童群體,做細分市場,做自己獨到的創新,我用中草藥配方來做,解決了孩子霧霾問題,解決霧霾中細菌病毒的問題,而且獲得了國家專利,目前很多城市已經有代理商了。
通過這三個例子,我非常明確的說:我會堅定不移的通過實體經濟創業,因為我沒能力做那個改變世界的第一第二。做一個實業項目,做一個小事,把一個小的實業項目做好了,對絕大部分創業者來說更實際。最后說一句:特別心疼曾經干養生網站虧掉的那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