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定坡村被大霧籠罩,蘭吉來和陳紫輝已經從村里出發,他們要盡早趕到南寧,為自己合作社養殖的土山豬找市場。
蘭吉來(左)與陳紫輝在查看豬苗情況。(蘇志付供圖)
廣西德保縣東凌鄉定坡村,是蘭吉來出生和成長的地方,這里被重重石山包圍,人均耕地稀少,人們世世代代都在“石頭縫里討生活”。走出大山,是當地群眾一直以來的夢想。
2017年,定坡村首個本科生蘭吉來畢業后居然回來了,偏僻小山村開始議論紛紛。有村民問:“回來能干嗎?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在外面干啥不比回來好。”蘭吉來回答:“我要回來養豬。”蘭吉來的決定讓這個小山村再次沸騰,有人潑冷水:“傻!養豬又苦又累,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
定坡村有養豬的傳統,因交通閉塞,村民養豬一般都是自給自足,經常賣不出去。“這一看就是虧本買賣。”村民紛紛勸他放棄,連他的父母也反對,可蘭吉來依然堅持。
說干就干,蘭吉來執拗的性子上來了,越是遇到艱難險阻,越要往前沖。此時,只有這個來自甘肅蘭州的姑娘陳紫輝是他最堅實的后盾。
陳紫輝與蘭吉來在蘭州讀大學時相戀,畢業后,兩人決定回到蘭吉來的家鄉共同創業。2017年底,陳紫輝跟隨蘭吉來一路顛簸來到定坡村,盡管來之前她做了心理準備,可看到的景象讓她“震驚”:房屋破舊,四處是石山,連路都難走。艱苦的環境讓從小在城里生活的陳紫輝一度想打退堂鼓。
“土山豬用石山百草喂養,品種很有特點,若向市場推廣,必定受歡迎。”蘭吉來用自己的堅定感染著陳紫輝,2018年4月,陳紫輝下定決心,留在定坡村與蘭吉來開始創業。二人進村入戶,翻山越嶺拜訪土山豬養殖戶,學習養殖方法。但要建一個規模化養殖基地,需投入大量資金,這難住了兩個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
陳紫輝(左)與蘭吉來在搬運喂豬的牧草。(蘇志付供圖)
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定坡村駐村第一書記蘇志付得知了他們的困難,便聯系幫扶單位、發動身邊親朋好友一同幫忙。經過不斷奔走,蘇志付為他們申請產業獎補資金等,尋找合作伙伴,還請來畜牧專家進行指導。
在蘇志付與眾人幫助下,吉尚共富種養專業合作社于2020年6月建成運營。蘭吉來的夢想逐漸生根發芽:合作社里已有上百頭種豬,預計今年底可出欄近200頭生豬;定坡村78戶村民與合作社簽訂協議,為合作社供應豬苗,或將養好的生豬賣給合作社;“定坡土山豬”商標成功注冊。
養殖合作社建成了,但購買“定坡土山豬”的消費者仍是少數,蘭吉來與陳紫輝計劃打通銷售渠道。近段時間,在蘇志付帶領下,他們開始到南寧“跑市場”,與南寧的社區、菜市場、餐飲店談合作。
可市場并不如他們預期的樂觀,兩人吃了不少“閉門羹”。“每次遇到困難,駐村第一書記都會同我們一起進行總結,并鼓勵我們不要放棄。”蘭吉來說,這幾年創業中遇到不少“風浪”,每當自己不知道如何往下走時,蘇志付和陳紫輝都是他堅強的后盾,“他們一個嚴厲一個體貼,在我迷茫時,這兩種力量總能鞭策我不斷前進。”
蘭吉來(右)與陳紫輝在喂豬。(蘇志付供圖)
今年,蘭吉來的養豬事業邁入第四個年頭,“定坡土山豬”在南寧等地的供貨渠道已初步建立。蘭吉來的信心和干勁更足了,他堅信養殖土山豬能帶動更多村民致富。他說:“心底還有個愿望,是能早日上女方家提親,給女朋友一個體面的婚禮。”說到這兒,這個言語堅定的年輕人臉上多了些許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