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分享小故事及感悟3則
管理分享小故事一:扁鵲三兄弟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里的人才知道。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剛剛發作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們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氣。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見的都是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他們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文王連連點頭稱道:“你說得好極了。”
【感悟】
作為領導者,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領導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管理分享小故事及感悟3則
管理分享小故事二:朝三暮四
一個人養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給每只猴子喂三個桃子,晚上給猴子喂四個桃子。猴子們意見很大,紛紛抗議,又是哭鬧又是搞破壞。養猴人于是改變了策略,改為早上喂四個桃子,晚上喂三個桃子,結果猴子們皆大歡喜,再也不哭鬧了。
【感悟】
這是莊子給我們講述的“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莊子認為,養猴人是“識道”之人,也就是掌握了管理規律的人,他的方法是非常機智、可取的。從財富分配的角度看,養猴人并沒有增加桃子,只是改變了分配的方案,由“朝三暮四”改為“朝四暮三”,卻取得了理想的管理效果。你從中悟出了什么?
管理分享小故事三:神偷請戰
《淮南子道應訓》記載:
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并把他們招攬到麾下。有個其貌不揚,號稱“神偷”的人,也被子發待為上賓。有一次,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子發旗下不乏智謀之士、勇悍之將,但在強大的齊軍面前,簡直無計可施了。
這時神偷請戰。他在夜幕的掩護下,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第二天,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并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當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再由子發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連齊軍主帥頭上的發簪子都偷來了,子發照樣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于是,齊軍不戰而退。
【感悟】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發現、發掘、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用人不當,事倍功半;用人得當,事半功倍。一個團隊總是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他能否清楚地了解每個下屬的優缺點,然后在適當的時候派員工去做他們適合干的事。
時間:2021-12-10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