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你還敢創業么?
對于一部分創業者而言,2020年是至暗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來襲,很多形態的線下業務都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創業離失敗可能只有一兩個月,不少創業項目倒在疫情結束前夕。臨近年底,疫情似乎有了卷土重來的趨勢,堅守至今的創業者們又要面對新一波考驗。
但其實,危機創造機會,《財富》500強中57%的公司都是在經濟衰退中成立的。
我們看到,過去一年也是一眾創業項目的爆發之年:疫情催生出了新的線上消費生活業態,教育、零售、娛樂及餐飲等行業均吃到紅利;此外,社區團購、盲盒經濟等一度成為2020年的熱詞,巨頭爭搶賣菜,泡泡瑪特的故事在創投圈人盡皆知;還有高新科技,半導體成了熱度攀升最快的領域。
這一年,我們看到創業公司的造血能力在逆境中被驗證。在未來,還有更多的新商業機會等待我們發現,它們現在或許只露出苗頭,或者只是小眾品類,甚至有些技術還未實現應用。
鉛筆道采訪了數位創投圈人士,以及參考第三方數據庫、鉛筆道DATA等信源,梳理出可能在2021年值得關注的創業賽道。2021,創業者能否在這些領域有所作為,時間很快會給出答案。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采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吃喝消費
1、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市場,在過去一年不斷有新玩家入局。由于其功能性和即時性需求,飲料市場可能在線上起量的囤貨屬性也比較難在功能飲料里發生,作為飲料品類中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或許也能說明對飲料在線上起量的預期還沒有很好的被滿足。
2、方便速食
由于展現形式多為熱乎乎、香噴噴的大快朵頤實拍,方便速食成了最適合互聯網社交傳播的品類。對于方便素食而言,傳統市場體量巨大,新的產品形態、新的品牌們又在推動市場的新增長,是交易額與增速都很高的品類。
3、預制菜
預制菜在線上的整體銷售額還比較小,剛剛起步,但是增速已經是品類中上。賣家與品牌并不多,市場起量后有新品牌的機會。目前而言,該品類有一定的創投熱度,但還是更集中于線下渠道以及to B供應商,預制菜還是處于“面向餐館”到“面向餐桌”的關鍵時期。
4、臨期食品
最近,臨期食品在年輕人群體中成了熱詞。不過,線上的熱度仍屬于小眾,和線下層出不窮、大大小小的臨期食品折扣店相結合,才能讓臨期食品由小眾人群轉變成大眾關注的焦點。另外從規模來看,臨期食品的品牌目前尚沒有全國化,還處于品牌發展的初期。
5、成人奶粉
成人奶粉在2020年的線上增速高達70%,隨著老齡化的深入,成人奶粉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雖然市場不大,但是同樣賣家很少,新品牌們存在機會。
6、沖泡麥片
疫情對于中國各地區早餐無疑產生一定的的影響,沖泡麥片現在的熱度在食品飲料中已高局前列。資本關注的助力,也使得今年上半年整個麥片市場和新興品牌們獲得了沖破天花板的增長表現。
7、代餐食品
這一品類本來在小眾硬核的健身人群中流行,因為大量種草進入消費者視野,同時新品牌們和創投圈的快速跟進,塑造了如今的熱鬧。新的產品、品牌塑造的新的供給,目前拉動了細分市場的需求。
8、黑巧克力
巧克力與愛情、美好的情感等天然聯結使得它成為最適合打造品牌的食品品類,黑巧克力又屬于其中最健康的細分品類,可謂健康與愛情的黃金交叉。目前,黑巧的需求增長與受歡迎程度已初見端倪,而市場的供給和優秀玩家還遠遠沒有跟上,這一市場還處于加速發展時期。
9、果酒
在各類營銷宣傳內容的驅動下,果酒成了2020年格外受創投圈和媒體關注的品類,而且目前看來,新的產品和品牌正在教育沒有足夠消費習慣的消費者,交易額尚小,增速位于中游,有發展潛力但還沒有完全平穩展現。
10、人造肉
人造肉目前已經被人們承認為一個獨立存在的、逐漸受到更多關注的品類,但是用錢投票的消費者以及相關產業還比較少,目前這一品類還處于發展早期。新品類永遠都不缺嘗鮮者,是否能提供穩定有品質的產品才是能否進一步進入消費視野的關鍵。
11、速溶咖啡
凍干、冷萃、即溶、咖啡液……新的名詞和新的品類頻繁出現在新品牌的宣傳內容中,技術的迭代也推動了這一在中國發展了很多年的傳統市場的線上增長。創投熱度很高,頭部品牌還在搶占市場和推動認知,但更深入人心的消費端咖啡日常購買習慣還在不斷建設當中。
12、植物奶
曾經喝慣了豆漿等飲料的中國消費者在適應了牛奶之后,重新認識到新的植物奶的價值,但需要更多的內容教育。增速快、體量不小,但是賣家數量不多且目前尚無明顯頭部。該品類得知增長勢頭已經被真金白銀所驗證,燕麥奶是其中最主要的增長來源和關注重心,蓄勢待發。
13、中式補品
雖然本來是賣家與買家都相對傳統的市場,但如今有了明顯的消費年輕化的趨勢,相對產品的變化也是層出不窮,新的場景化的產品,對即食體驗的的不斷完善,零食化的產品形態等,都在塑造一直品類的市場新狀態。
14、一人食
以自熱火鍋為代表,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20年以來,就有多家自熱鍋品牌連續宣布獲得融資,高瓴創投、經緯中國、華映資本等紛紛入局。而2019年,這一領域活躍的玩家僅有1家。
15、健康食品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崛起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大家的健康意識發生了變化,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健康,其中蛋白質的需求最為旺盛。當下消費者對于零食的需求不再是單純滿足口腹之欲,健康與營養逐漸成為購買零食時主要考慮因素。
16、精釀啤酒
中國人的酒類消費與餐飲場景關聯性極強,外加口味偏愛清淡及天然發酵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啤酒成為中國飲酒場景范圍最廣,飲用量最大的低酒精飲品。啤酒品類占據92%以上的全酒類的份額,創造了近6000億消費規模的市場,是絕對的低酒精霸主。
個護&生活消費
17、寵物鮮糧
相關數據,美國鮮糧市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4%,到2023年將達到60億美元,大量專注鮮糧的品牌進入寵物賽道,寵物鮮糧正在趨向人食級別。國內寵物行業的專業的供應鏈和成熟的銷售渠道都給到了鮮糧品牌更大的成長空間。
18、華服&二次元服飾
雖然華服市場目前的供給、銷售、渠道、品牌都還有很多不規范和混亂的地方,但隨著大國復興和文化自信的趨勢,行業的發展速度依然保持在高速狀態,華服受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目前市場還處于早期,真正能打入主流服飾圈的方式還在摸索之中。
當各行各業還在破產、自救時,二次元服裝這個小眾賽道似乎還在悄悄瘋狂。不光是這個產業2020年規模達到169.57億元,近年來,二次元服裝賽道甚至被外界看做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生怕晚一點入局,這塊餅就會被人吃光。
19、滑雪經濟
據CBNData聯合天貓體育發布的《2020冬季新活力生活趨勢報告》顯示,最近一個月,滑雪裝備的銷量同比大漲13倍。肉眼可見,涌入滑雪賽道的巨大流量,正搭著網紅經濟的快車,從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平臺,快速流轉到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堆積起火熱的“雪經濟”。
20、香水
香水這一品類到了頭部品牌收割多年培育的市場的時代,消費者在養成使用習慣后,開始更多地主動搜索相關產品。香水作為一個在中國略顯水土不服的舶來品,目前存在的價值更多是精神屬性與奢侈生活的象征,新的價值主張還有待開發。
21、寶寶洗浴
在漲勢較好的情況下,天貓還專門將細分品類寶寶護膚單獨拆分成獨立類目,寶寶洗浴這一品類脫身于更大的個護領域,作為消費升級的細分品類,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都比較可觀,近三年來該品類保持了25%左右的年增幅,比較可觀。
22、彩妝
化妝品過去是奢侈品,而如今更多是日常的消費品,消費能力的提升和品類的定位都發生了變化;和日韓等成熟彩妝市場相比,滲透率還有進一步滲透的機會;新媒介渠道的變化,讓彩妝成為最大的一群新增用戶來源。
23、男性美妝
此前曾有機構預測,2023年全球男士化妝品市場將達到人民幣5400億元。中國則是其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16-2019年中國男士化妝品零售市場規模增速為13.5%,遠高于全球平均的5.8%。男士美妝護膚品類需求已經達到爆發的邊緣,男性極高的品牌忠誠度,也決定了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搶占用戶心智的品牌,將會贏者通吃。
24、頭發護理&口腔護理
現在,頭發護理品牌們不僅有了自己的聲音,甚至同樣在疫情之下實現了逆勢增長。
另外,作為不小的剛需市場,口腔護理因為部分結構的升級和新品牌的驅動,熱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對有限的新產品有嘗試和了解的欲望。更多的細分品類的增長萌芽推動了市場的活力,漱口水、便攜牙膏、牙線、牙貼等品類尚處于增長早期,行業整體處于細分品類如雨后春筍冒出的狀態。
25、廚房小家電
目前,廚房小家電的關注目光已經不囿于年輕群體,30-40歲的中年人們也在發展成它的用戶。這個年輕段開始出現既要在家里面做飯,又有繁忙的工作需要應對的兩難境地,對尋找方便的廚房小型電器是剛需。
企業服務
26、酒店數字轉型服務
隨著注重體驗、強調自我表達的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消費市場正在從服務經濟轉向體驗經濟。對于酒店而言,這就意味酒店不僅需要提供便捷的設施服務,更需要根據消費者需求打造定制化的體驗,進行數字化轉型。
27、零售渠道
2020年,線下零售猶如四面開花。相較于上一代渠道,新選手真正的迭代表面在于自助式、倉儲式的商業模式,內核則是向消費者讓渡話語權。相比品牌,零售渠道的好處是更加“贏家通吃”,但風險也更高。
28、家政互聯網招聘
中國家政企業已超74萬家,從業人員近4000萬,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和二胎政策的刺激,促使該行業供需嚴重失衡,目前家政行業用人缺口達1700萬,行業擁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29、遠程辦公
受疫情推動,遠程辦公行業蓬勃發展,在2021年仍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安全性等問題,預計2021年,遠程辦公工具領域的業務將進一步增長。
30、無代碼(低代碼技術)
報告顯示,低代碼(零代碼技術)的市場從2015年的17億美金增長至2020年的155億美金,5年時間將增長近十倍,超過75%的應用程序將在低/零代碼平臺中開發,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漲。與此同時,工業領域也迎來了數字化轉型賦能的工業4.0時代。巨大的市場空間相互疊加之下,使相關企業的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