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不少學生會選擇找一份
兼職工作,增加社會工作經歷的同時還能掙點生活費。不過,不少學生在尋找暑期工時卻碰上騙錢、騙勞力等各種各樣的坑,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用幾個發生在身邊的事例給大家提提醒。
案例一 網絡平臺找實習,交完押金被拉黑
近日,家住觀瀾的胡先生向記者爆料,兒子九月份開始上高二,趁著暑期的空當,打算在龍華找一個暑期工做做,卻不料短工還沒去做,卻先交了三百塊服裝押金,交完押金就被招工聯系人拉黑了。
據小胡描述,他在網絡上一個兼職招工平臺上搜索暑期工職位,通過網上顯示的聯系人電話號碼與招工聯系人加上了微信:“他通過我的好友請求后就問了我的個人信息,在哪里工作,年紀多大,是不是學生,還找我要了學生證的正反面照。”小胡表示,以為此人是個正規的職業介紹聯系人,就沒有太多防范,“他給我推薦了好幾個職位,有什么廚師幫工、某公司的打字員等。”小胡表示想決定去其中一個文員職位,該聯系人立即告知小胡已經與該公司聯系好了,但因這個職位的上一任員工還沒走,要小胡等候上班通知,隨后又要求小胡提前將該公司規定的統一服裝購買費轉賬給另外一個聯系人號碼,已確保將該職位預留。小胡沒有多想,當即加了另一微信并轉賬了三百元的服裝押金。
隨后,小胡與這兩位聯系人就沒有了聯系,待一星期過去了,小胡問起時,對方隔了很久才回應,說“還需等待”。與父親細說了這一事情后,小胡按照胡先生建議,向聯系人問起公司具體地址,聯系人一直沒有回復,第二天小胡想再繼續催促時,才赫然發現兩位聯系人都將他拉黑了,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專家提醒:現在的學生依賴網絡,找工作也是通過網絡,盲目選擇。招暑期工不要輕信中介,因為現階段對于網絡平臺的監管還不是很到位,使很多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找工作不要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反而還容易上了騙子的當。對于打著“高薪資”噱頭的,應千萬小心,不少中介及公司等要求未上班先交錢的肯定是騙局,不要盲目轉賬。
案例二 年齡不足假證來湊,工廠應核實員工年齡
家住大浪的小李今年18歲,9月份就要去廣州念大學,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壓力,小李決定到周邊的工廠打暑假短工,掙點學費。
通過網上的招工平臺,小李與一名招工聯系人取得了聯系,該聯系人在得知小李還是一名學生并且即將上大學后表示,需小李要提供能證明自己不是學生的證件,否則無法幫小李申請。聯系人還告訴小李“某寶上多的是(做假證件的)。”通過一番曲折,小李成功獲得這個職位時,卻在詢問薪資待遇時被工廠有關人員告知,“履歷有假,合同等將被作廢,小李很有可能做完這個暑假的工都拿不到薪資。”在接到小李的爆料后記者向該工廠招聘人員了解情況,對方表示不清楚無法回答。
專家提醒:小李的案件中涉及很多個方面,假如他使用假的證件去以一個欺騙的方式通過招工面試,他自身應該負起一部分責任,而關于其本身的安全保障和待遇等,工廠應該給予應有的水準。如果小李對于自身的待遇不滿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必要時,也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對于網路平臺來說,對于招工的一方和被招工的一方,平臺都應該負責任,而不僅僅是做一個發布信息的渠道。
案例三 兼職刷單,被騙勞力還違法
小美是一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平時喜歡購物。在畢業后一直參加各種面試,努力找工作,但因面試一直未有結果,生活費卻又不想伸手向家人拿,于是她就打定主意先找一份短工做做,也是在網上的招工平臺找工作。
小美找到了一份刷單的工作。“每天只需要在家用電腦動動手指刷刷單,就能日賺百元,工資一周一結。”看著這樣的宣傳標語,小美立即心動了,聯系人承諾小美每天刷五六個小時,可以每天拿到100塊錢,小美利用這段找工作的時間,一邊找工作一邊進行刷單的工作。一周后,等到發薪的時候,聯系人卻忽然告知小美,因為同時刷單的員工太多,先發了成績好的幾個,其他的人要到下周再發。小美半信半疑,等到第二周,對方再一次沒有兌現承諾,小美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專家提醒:每年暑假都是大學生或高中生求職應聘的高峰期,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入陷阱,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打字詐騙和刷單詐騙。而這些詐騙最大的特點,就是以高額的報酬為誘餌,套用真實刷單流程,來吸引學生。當你刷單成功后,對方還會找各種借口,比如系統故障、網絡不好、資金未到賬等這些借口說你沒完成任務不會這么快支付傭金。需知道,“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學生們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刷單返現”的虛假信息,別被高薪蒙蔽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