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
找個兼職,利用業余時間賺點外快,是現代社會年輕人常有的想法,但是一不小心所謂“兼職”不但賺不了錢,還會讓你落入圈套。近日,安徽淮北一名小伙李某來到淮北市公安局臨渙化工園分局報案稱:其于當日11時許在家中上網求職時被人先后騙去4000余元。
經辦案民警了解,在上海以理發為業的李某,近期因妻子生二胎請假一個月,回淮北市濉溪縣老家陪護。為了在這一個月內掙錢補貼家用,李某便在網上用一款名為“某S語音”的APP軟件尋找兼職工作。李某在APP上發布求職信息后,一個名為“認證商家:天天”的人很快主動聯系他,并將李某拉入編號為1330678的“網絡聊天室”。
在“網絡聊天室”里有一男一女兩名所謂的“培訓師”輪番給李某介紹各種兼職工作,李某一番斟酌后選擇了做打字員。隨后“培訓師”告訴李某,打字員需要先到“任務大廳”領取工作任務,想要領取任務,必須要激活成為該商家的會員,會員分為高級199元,白金299元,黃金399元三種,價格越高回報也越高。李某選擇了高級199元會員,并通過“培訓師”發來的微信二維碼給對方發去199元的紅包。隨后,“培訓師”陸續以辦任務編號、激活賬戶、辦理工號等理由反復要求李某向對方轉賬。每當李某懷疑,對方總是不斷向李某保證自己是正規平臺,絕非騙子,李某給的都是押金,最后都會返還給李某。最后“培訓師”表示要退還押金給李某,但是要求李某先打1000元作為加對方的公眾號的費用,在加了公眾號之后,才能退還押金,急于拿回押金的李某又給對方轉去了1000元,沒想到隨即被“培訓師”拉黑,所謂“招聘聊天室”解散,李某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此時李某已經向對方轉了4000余元。目前,警方已對此案立案偵查。
警方提醒:在網上遇有要求轉帳、打款之類的情況一定要認真核對對方公司或個人的身份和資質的真實性;遇有讓您以入會費、稅費、保證金等各種理由先交押金或資金的一定要提高警惕,一般都是騙局;在懷疑自己已經上當的情況下,切不可聽從騙子花言巧語會退還給你,抱有僥幸心理繼續給對方打錢;如發生被騙要第一時間向警方報警,讓警方通過反詐騙中心止付平臺及時止付,同時自己要保存好被騙的交談內容和交易紀錄等以便于警方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