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劉方舟是一名在讀大學生,但他大多數(shù)時間卻不是在校園,而是在送餐的路上。逐夢不易,但緣何如此艱難!這要從十年前的那場事故說起。 十年前一場車禍令他母子分離
據(jù)劉方舟介紹,他從小父母離異,一直跟著母親生活。2008年,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命運。那天,母親騎著電動車帶著他,行駛過程中被后面的汽車追了尾,他當時就昏了過去,醒來時已經在醫(yī)院里。那年劉方舟12歲。
那場車禍讓劉方舟顱骨骨折,母親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被送進鐵西精神衛(wèi)生中心醫(yī)院治療。劉方舟在社區(qū)幫助下,住進于洪區(qū)康利醫(yī)療養(yǎng)護院,靠低保維系生活,直到18歲。
從小就種下了當兵的種子
劉方舟跟記者說,從小到大,一直對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很感興趣,能夠成為一名軍人是他最大的夢想。而這樣的夢想離他卻很遙遠。
劉方舟有350度的近視,想當兵,這一點首先就不過關。他曾打聽,做一個近視手術大概需要一萬多元。低保金18歲之后就停了,再加上不定期要為母親送一些營養(yǎng)品,一萬多元的治療費對他來說已然是天文數(shù)字。
“想當兵就要先賺錢”。中專畢業(yè)后,劉方舟便開始
兼職送外賣。“每個月靠送餐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然而除了房租、學費等生活費用,也沒剩下多少了。”望著蹉跎歲月,劉方舟感到了希望的渺茫。
賺錢手術,將來當兵報效國家
轉機出現(xiàn)在2017年,劉方舟得知社區(qū)正在征召民兵,他就去報了名。他的想法很簡單,先做個民兵,算是對自己有個交代。軍訓期間,他的表現(xiàn)格外賣力,超出常人,吸引了周圍人的注意。當?shù)弥念檻]后,于洪區(qū)人民武裝部教官告訴他,法定當兵時間是23歲以前,按照他現(xiàn)在的年齡,完全來得及。
96年出生的劉方舟當時21歲,距離規(guī)定期限還有兩年。當兵的夢想又重新燃起。他計劃第一年省吃儉用做手術,第二年去體檢。
晚上的時候送餐費高,他就大半夜出去送;刮風下雨送餐費高,他就頂風冒雨送。劉方舟并不覺得苦,因為夢想正在一點一點的向他靠近。
為什么這么想當兵?記者問劉方舟。他說,一場災禍,是社會救濟了他們母子;知恩圖報,他也要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在劉方舟心中,當兵就是希望的火種,樸實的他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前賺錢養(yǎng)媽,將來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