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訊
網絡詐騙時有發生,令人防不勝防。昨天,記者從市公安局獲悉,今年3個月我市反詐騙中心成功攔截詐騙電話1496起,止付凍結被騙資金2411余萬元,成功返還資金80萬余元,攻克10串系列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5名。
警方發布最近高發的3種詐騙手段,提醒市民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
一、兼職刷單
受騙群體以高校學生為主。騙子廣泛發送
招聘兼職的短信、QQ信息“釣魚”,先返還一筆博取信任,當受害人再次刷單并要求返還時,以“多次任務未完成、訂單被凍結要解凍”等理由,一再騙受害人刷單。
警方提醒:刷單本身就是虛假購物行為,破壞了正常網購秩序,就算是真實的也不要參與。面對陌生人發來的網址鏈接、二維碼,不要隨意點擊,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將自己的銀行卡、密碼、驗證碼告訴對方。
二、網購退錢
受騙群體以女性居多。騙子冒充客服或賣家,以產品有質量問題、快遞丟失等為由提出退款,但要先審核“信譽度”,騙網購者從螞蟻借唄、來分期等網絡借貸平臺貸款到自己賬戶,謊稱這筆錢是賣家公司資金,要求扣除商品費用后轉賬給他們;或通過微信等平臺發送退款鏈接和二維碼,騙取錢財。
警方提醒:商品質量問題要通過官方途徑維權,不要通過網站以外的通訊軟件與對方交談;對于退款退貨,網站有相應流程,不會要求審核所謂的“信譽度”。
三、網絡投資
受騙群體較為廣泛。作案周期長、不易察覺,等受害人發現被騙時,大量資金已很難追回。
騙子通過QQ、微信、婚戀網站等平臺加受害人為好友,不斷示好,獲取信任后“現身說法”,介紹“投資賺錢”的渠道,以高額收益為餌,一步步引誘受害人注入資金、交納保證金等。
此類騙局常有所謂“理財經理”“分析師”定期給受害人上課,指使受害人購買指定產品。受害人在“分析師”的指導下反而連連虧損,不得不繼續注資、交保證金以維持在網站的會員資格,待不斷追加投資或介紹親友投資后,騙子就會關閉網站,銷聲匿跡。
警方提醒:購買網絡理財產品應通過正規渠道;慎對高額回報承諾,摒棄高息誘惑;凡宣傳收益率遠超銀行理財產品、保本和高額分紅的,基本都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