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寒假,不少在校大學生在準備期末考試的同時,也計劃著找份假期兼職掙些零花錢。大學生兼職究竟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一直是個熱點議題。特別是近幾年來,大學生兼職被騙的消息屢見報端:交了中介費、保證金,工作卻沒著落;苦干了一兩個月,遲遲不發工資;網購刷單,莫名其妙給陌生賬號匯了款;更有甚者,一不留神被騙入傳銷組織……對于涉世未深的學生一族來說,兼職之路幾乎稱得上是“險象環生”、“一步一坑”。
大學生兼職到底有哪些門道?怎樣才能趨利避害,通過兼職全面鍛煉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淪為兼職市場上“待宰的羔羊”?近日,記者在市區各高校進行了采訪調查。
半數以上大學生有兼職經歷,長期兼職者不足兩成
“不同年級的學生兼職情況也不一樣,一般大一、大二兼職的多,大三、大四可能需要準備考研或找工作,兼職的人比較少。”在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讀大三的學生小卜說。
小卜學的是通訊工程專業,她前兩年做過不少兼職,包括家教、午托老師、餐館小時工、快遞分揀員等。“多數大學生兼職都是找這類工作。”小卜說,她做兼職通常是缺錢了才去找,主要是為了補貼生活費。“現在大學生每個月生活費一般在1000元左右,剛滿足溫飽。如果想買點衣服、化妝品,或是有些旅游或娛樂支出,就得自己想辦法了,總不好意思老跟家里要錢吧!”從另一方面說,小卜也認為,兼職是一種不錯的鍛煉機會。
今年大四的小張和小陳是同宿舍的好友,剛進大學時,兩人曾結伴做過一段時間兼職。“當時是去一家餐館做服務員,也沒有經驗,老板給我們定的工資是8元/小時,我們沒有討價還價,后來聽說同類兼職工資都是每小時10元以上。”小張說,那次兼職經歷著實讓她們體會到了“生活不易”,“老員工總是欺負我們,重活累活都讓我們干。”后來,她們做了一個多月就辭職了。“開始想做兼職主要是為了打發時間,增加一些社會閱歷,后來感覺做這種兼職對自身能力也沒有什么鍛煉,還不如好好在學校學習。生活費能省就省點吧。”小陳說。
廊坊師范學院大四學生李姣(化名)說,她大學期間一直在做兼職。“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我入學時一共帶了6000元,交了4800元學費,剩下的就是生活費。后來這幾年,通過兼職,我自己掙夠了學費和生活費,再也沒跟家里要過錢。”剛入學沒多久,李姣就在學校食堂找了一份兼職,做了半年。后來,她通過學校里各種兼職群找過不少工作,發傳單、話務員、餐館服務員、家教等。剛開始經常換兼職,后來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她找到兩份待遇不錯、比較穩定的兼職,一個是家教,一個是輔導班老師。目前,她已經在那個輔導班兼職2年了,成為了精品課的老師。
記者采訪市區各高校師生了解到,目前半數以上大學生都有過兼職經歷,但多數是“偶爾打打零工補貼生活”,只有不足兩成的人會長期兼職。這些大學生的兼職很少與專業相關,多是一些服務行業的工作。
大學生兼職門道多,有人掙辛苦錢,有人會“討巧”
廊坊師范學院大二學生余莉(化名)雖然年紀小,但兼職經歷相當豐富,她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兼職,并不缺生活費的她是個注重體驗的兼職者。“兼職過程很有樂趣,可以體驗各行各業不同的生活。”余莉說,為了保持新鮮感,即使待遇不錯,她也不愿意長期做同樣的兼職,而是經常嘗試不同的工作。
做過那么多兼職,有些工作真是掙辛苦錢。余莉說,她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分揀快遞,說好170元一天,工作8小時,結果那天她從早上6點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累到崩潰!”她說,更讓她氣憤的是,延長的工時對方并沒有支付加班費,后來她還得知,快遞公司給的工資本來是230元一天,所以她領到的錢已經被“剝了一層皮”。
各類兼職做多了,余莉感覺還是做一些具有“技術含量”的兼職更劃算,也更能提升個人能力。去年,她考了瑜伽教練證,現在到瑜伽館、健身房做瑜伽教練,時薪70元左右,其他各類服務行業時薪也就10余元。
今年大三的曉杰(化名)從高中時期開始做兼職,已經在兼職圈歷練多年的他對于這里面的門道了解得很透徹。他分析,很多人可能了解兼職信息的渠道比較少,也沒有什么特殊技能,找到的就都是“辛苦活兒”。其實,兼職市場上有些“討巧”的活兒,卻不是誰都能干。“我一個同學爵士舞跳得好,去健身房做教練,一個暑假輕輕松松掙了一萬多。”曉杰說,想找到這種有“技術含量”的兼職,一方面需要自身能力夠,另一方面人脈廣會更有優勢。
曉杰還透露,學生群體中,有一部分人兼職做代理,幫助一些中介招人,從中賺取“人頭費”。每年寒暑假期間,北京、天津都有一些電子廠或食品廠需要用工,很多中介就把目標瞄準了大學生。“一到放假,常有好幾輛大巴車到學校門口等著拉人。”學生代理負責在學校招人,再和中介一起把學生送到工廠。這類工廠工作強度都比較大,每天工作時間10小時以上,甚至到12小時。每個學生工作一個月能拿到三四千元。如果介紹過去的一個學生能干上兩個月,那學生代理就能從中賺取1000元左右。所以,學生代理如果能在假期幫忙招到10來個人,收入就能過萬元。“有些學生代理可能前一年就是被別人介紹到工廠打工的,了解里面的門道后,自己第二年就做起了代理。很多學生也知道代理會從中賺錢,但覺得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元也還算合適,‘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吧!”
待遇越好,風險越高,防騙主要靠“多長心眼”
說起大學生兼職,安全是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前段時間,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的一項調查顯示,66.7%受訪者指出大學生在求職兼職時最容易受騙。記者調查發現,市區各高校學生在兼職過程中最關注的也往往是防騙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收中介費和押金,不過我們現在都比較警惕,一說要先交錢的兼職我們都直接走人。”大二學生柳琦(化名)說,不過有時還是免不了上當。今年國慶節假期,柳琦和朋友一起到一家餐館兼職,每天工作10小時左右,干了7天,按照約定的工資,每個人應該拿到700余元。“到現在還沒拿到錢,老板找各種理由推托。”柳琦說,她們也沒有辦法,如果對方真不給也只能自認倒霉。
“
網絡兼職風險似乎更高,我們班有做刷單、微商的,不少人被騙過錢。”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大三學生小姚說,“一般待遇越好,風險越高,看到條件太優厚的,就要小心了。”
“我有一次兼職特別蹊蹺,大早上被拉到天津,每個人發了一套被褥行李、一瓶飲料,就讓我們在那個小區門口蹲著,不讓瞎打聽,也什么都不用干。蹲了一上午,每個人給了120元。”市區某高校大三學生小趙說。后來,同學告訴他,這種兼職風險很大。
“前兩天,我一個唐山的同學在網上找兼職,被騙入了傳銷組織,幸虧他機靈,逃出來了。”曉杰說。現在網上的兼職信息幾乎“十有九騙”。余莉對此表示贊同:“我多數兼職都是在學校兼職群找的。”記者了解到,現在各個高校都有不少兼職群,包括微信群和QQ群。經常兼職的大學生都會有十來個這樣的群,從中篩選合適的兼職信息。
說到如何防騙,很多大學生表示,多半看運氣,還有就是自己多長心眼兒。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受騙風險外,大學生兼職還會有一些更隱性的安全風險。李姣說,父母曾囑咐她,盡量不要到飯店兼職或是做家教,因為對女孩來說比較危險。不過后來這些工作她也都做過,倒也沒感覺不安全。比較讓她害怕的,是有一次趕時間,騎車途中差點發生交通事故,還有一次上晚班,10點多下班,自己騎車穿過黑漆漆的一段路,挺害怕的。此外,記者了解到,大學生兼職很少會與用人單位簽訂正規合同,一旦發生事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律師提醒:要注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北京市鼎知律師事務所金宇律師表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具備勞動關系應當具備以下兩點:(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因此,在校生是否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應當考察是否符合上述兩點。原勞動部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然而,我國《勞動法》也同樣規定,除特種行業外,年滿十六周歲的公民才能成為勞動者。由于在校生大都已滿十六周歲,因此雖然上述意見作出了這樣的規定,但不能否定在校生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不具備勞動權利。在司法實務中,如臨畢業大學生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受到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管理,用人單位向其支付勞動報酬,可視為具備勞動關系。如果發生工資爭議,大學生可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可同時向勞動監察大隊舉報。如不是臨畢業在校生,應為勞務關系。這種情況下,如果發生工資爭議,建議向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法院進行起訴。
金宇律師表示,大學生兼職經常會受到用人單位的刁難和區別對待,希望學生在尋找兼職的過程中謹慎識別,并注意保留相關證據,比如工服、上崗證、健康證等。工作時間一般每天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總時長不得超過44小時,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也要根據上述規定合理確定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工資標準不能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