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人從校園貸借錢,就能領100元紅包,這樣輕松賺零花錢,何樂而不為。直到被催還錢,大家才幡然悔悟。近日,蘇州虎丘法院審理了一起涉校園貸的案件,30多名大學生圖100元紅包幫人借校園貸欠下20萬!
小然(化名)是蘇州某學院大二學生,平時關注著好幾個學生兼職群。2016年2月份,群里的一條新消息讓她頗為動心:"只要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在一個網貸平臺辦貸款,借款成功后將錢轉到一個名為吳某的支付寶賬戶,就可以在群里領100元紅包,所貸款項后續都由吳某來償還。"于是,小然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辦理了一筆4000余元的貸款并轉給了吳某。
起初,吳某每月都會按時還貸。"大家都以為他是校園貸平臺的代理,很多同學也覺得幫忙貸款不僅沒有風險,還能賺些零花錢,何樂而不為。"據小然陳述,前后有20多個同學和她一樣做了差不多金額的貸款。
然而,同學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錢全都被吳某用于個人消費、還高利貸,直到他無力償還貸款,出現大面積逾期,同學們被催還錢,才覺醒報警。 法院審理查明,1997年出生的吳某案發前就讀于某職教,,大專五年級。2016年2月,2016年6月期間,吳某為償還高利貸和個人消費,對外謊稱自己是網上貸款平臺雛鷹助飛計劃、優分期、分期樂代理,以幫忙在網上貸款平臺貸款刷業績、由吳某承諾還款且每貸一筆可獲返利為誘餌,誘騙被害人劉某、曹某等30名學生提供了個人信息,利用上述學生信息完成網上注冊,并采用偽造貸款合同、接聽貸款平臺回訪電話等方式完成貸款申請,要求被騙學生將收到的錢款轉賬,被告人吳某控制的支付寶賬戶,涉案人民幣23萬元。
,終,被告人吳某因犯詐騙罪獲刑三年,并處罰金三千元。
近年,大學生因所謂“好處費”上當的案件此起彼伏,大學生涉世未深容易受到蠱惑,校園也成為詐騙者的重要行騙陣地。名校貸公益曾發布過一份《校園貸詐騙數據報告》,該報告顯示51.22%的大學生因為“好處費”的誘惑而陷入校園貸騙局,加之騙子承諾“錢不用你還”,大學生會在利益的驅使下,對這樣的致富方式心存僥幸或抱有幻想。
名校貸公益提醒大學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有以“好處費”“不用你還”借用你本人身份信息借款或分期購物的行為都是不可信的,天上不會掉餡餅;
2.現階段所有網貸機構和平臺一律暫停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如果確實有必要的借款需求,一定要訴諸正規渠道,多家銀行已經對部分區域和高校開通大學生借款通道;
3.通過正規途徑和平臺尋找
兼職,對兼職信息保持警惕,做好多方求證;
4.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等私人信息的安全,提高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與技能,不輕信他人;
5.樹立正確的,觀和消費觀,保持警惕之心,避免掉入詐騙陷阱,給騙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