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是性觀念轉變的關鍵
某校一位女生坦然承認已經與男友嘗過“禁果”,她說當這位男友的目光凝看著她的時候,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會蕩漾全身,她會忽然覺得自己長大了,該是自主選擇性的時候了,發生性關系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是哪個人先提出來的。可見青春期到來后,女性和男人一樣,與異性交往的愿看越來越強烈,并希看得到性知識和性經驗。
盡大多數女大學生表示沒有和父母深聊過性的題目,即使有也多是上了大學后,父母對發生性關系嚴重后果多方勸戒或反復渲染,對進進青春期的孩子提心吊膽的多是母親,父親有也僅限于旁敲側引。學生大都能理解父母為何對性如洪水猛獸,北大一位學歷史的女學生給記者分析說:“他們那個時代對童貞極其重視,我媽媽常對我說男人都是小心眼的,怕我一旦‘那樣’了就沒男人會珍惜自己了。”而她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到的結論卻是現在無論男人還是女性都不會對“第一次”如此較真,她坦然對記者說“時機成熟時”,她會考慮往體驗一把的。而這些都是她不愿與母親交流的,既使發生了性關系,她也會瞞著母親。
性需要已被女大學生們普遍以為是正當的歡愉與渴求,現代避孕方法的發展和推廣也導致了女性性活動的增加。還有的女學生對記者表示,她以為自己已經身心發育成熟,她們需要得到成熟異性對她是“女性”而非“女孩兒”的認同。
過往的女大學生以為只有在相愛的兩人之間才可能發生性關系,性也表示了他們的關系將發展到確立婚姻關系。而最近幾年,某些女大學生固然仍然以為兩人假如相愛才會發生性關系,但并不一定就意味著會和他結婚成親。現在發展到有的女大學生以為,即使兩人不相愛,只要不是互相利用,也可以發生性關系。
記者采訪的人中只有少數幾個女學生報著守身到結婚成親的動機,其中一個來自邊遠地區的女生羞羞答答地來到記者身邊,聽了一會很堅定地說:“在乎‘這個’的男人才可靠,女性也得在乎。”另外一個城市女孩則表示:“我要把最好的留給將來那個守著我一生的丈夫,這樣我才敢在以后面對他。我覺得這不是守舊。”
外地學生更易發生性關系
在校外租房在一些大學生中已經成了普遍現象,某些學校對此的態度則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學生反映出往租房,性需求的因素也就占了一小部分,還有很大程度是由于宿舍“臟亂吵”條件太差,學習和生活太不方便了。某工科大學的一個大三的男生說早就煩透了大學宿舍的環境,后來交了女友,發現她也同樣討厭宿舍,一拍即合正好就搬了出來,否則自己是不敢如此早就發生性關系的。
大學生們還反映外地學生比本地學生更輕易發生性關系,孤獨就是首要原因。觀察表明,知識層次越高的人越易產生孤獨感,大學生離別父母、人地生疏,孤獨之感自然升起,為了排解寂寞,他們總是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試圖他鄉覓知音。父母不在身邊,無形中似乎少了監視的眼睛。
目前的本科在校生大都出生在1978年以后,受西方的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影響很深,他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從小生活條件優越,往往我行我素相信自己的選擇,對待性的題目更加開放,純潔已經不對他們造成心理壓力,而對待同居的態度還會生出類似互相攀比的心理。
大學生真的可以如此“長大”嗎?他們對性真的如此明明白白了嗎?被采訪的盡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的性心理基本健康,但當記者問他們覺得自己性心理健康在哪兒時,有人能說出幾條;而問到不健康在哪兒時,他們則大都支支吾吾不知應該說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