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大學人文學院8號女生宿舍樓,有一間宿舍六個姑娘分屬四個民族。她們分別是漢族姑娘鄧文珍、王冰巖、曹亞丹,藏族姑娘伊忠霞、哈薩克族姑娘哈拉哈提?葉爾肯、蒙古族姑娘吾力杰。她們分別來自福建、安徽、阿克蘇、烏蘇、阿勒泰、巴州等地。
去年12月份,該宿舍被學校評選為“民漢合宿模范宿舍”。今年4月,該宿舍又入圍了“民族團結好宿舍”的評選。這間宿舍為何能取得這樣的榮譽?4月12日,記者帶著好奇走進這間模范宿舍,實地了解這間“模范”女大學生宿舍是如何煉成的。
本報記者張文燕
舍友的熱情讓人感到暖意
2015年9月7日,新生開學報到第一天,六個姑娘被分到新疆大學8號樓419宿舍。
在去新疆大學之前,王冰巖聽說學校民漢合宿,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即將結識少數民族同學,可以向她們學習少數民族語言,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忐忑的是,生活習慣各有不同,不知道該怎么與她們相處。
她還記得,進宿舍時,她拖著一個大行李箱走進宿舍。舍友哈拉哈提?葉爾肯第一個走上前,接過她手里的行李箱,和她打招呼。一旁的伊忠霞也張羅著幫她鋪床,整理行李。舍友的熱情,讓來自千里之外的王冰巖感到暖意。
藏族姐姐教會我堅強
在軍訓時,六個姑娘的感情迅速升溫了。
在舍友眼里,藏族女孩伊忠霞耿直率真,對人超有耐心,是宿舍的“知心大姐姐”。鄧文珍記得,軍訓時有一次身體不舒服,舍友們冒著被教官訓的風險給鄧文珍請了假。在訓練結束后,舍友們輪流照顧鄧文珍,幫她買飯打開水。軍訓期間很辛苦,六個姑娘互相安慰,互相打氣,相互扶持著完成了軍訓。
平時,伊忠霞還會給舍友們講一些藏族人民的小故事,告訴大家遇事要勇敢。雖然從小在新疆長大,但伊忠霞的父母從小就教會她堅強勇敢。
在鄧文珍眼里,伊忠霞雖然只比她大幾個月,但遇事不慌,處事冷靜,就像一個堅強的大姐姐一樣。軍訓環境很辛苦,要在太陽底下曬很久,其他人都有點撐不住,而伊忠霞卻從未喊過苦。鄧文珍說:“她是我的藏族姐姐,我從她身上學會堅強。”
大家生活彼此依靠
今年年初,哈拉哈提?葉爾肯手臂不慎受傷感染,從醫院治療回到宿舍時夜已深了。舍友們早已為她買好了飯菜,還為她準備了開水。
“推開門的那一刻,我真的像回到自己家一樣,雖然受傷難受,但是看到她們對我的關心,我就覺得沒那么疼了。”哈拉哈提?葉爾肯說。
一個月里,五個姑娘輪流陪同哈拉哈提?葉爾肯去醫院打針、換藥,為了讓傷口早日愈合,大家還輪流幫助她打飯、打水、補學習筆記,舍長伊忠霞還幫助她洗衣服。室友們的關心,讓哈拉哈提?葉爾肯感動不已。
第一學期期末,王冰巖不小心把學生證弄丟了。而距離放寒假不到兩周時間,她還要買火車票,心急如焚的她不知道該怎么辦。學生證補辦,手續有些麻煩,舍友們分工合作,三個人分頭去幫王冰巖開證明,其他人陪王冰巖到報社辦理掛失登記。
不到五天,王冰巖的學生證就辦好了。拿到新學生證,王冰巖開玩笑說:“這輩子都不敢再丟了。”
吃自助餐,六人能吃到扶墻出來;下大雪,六人一起打雪仗;六人還將宿舍生活拍成短片,傳給家人看……點點滴滴生活片段,讓六個姑娘感情倍增,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宿舍是一個大家庭,與各民族舍友的相處,讓我學會包容。”舍長伊忠霞說。
新疆大學學工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疆大學自去年開始廣泛推廣民漢合宿,由學生主動申請,學校統一調配。采取兩名漢族和四名少數民族、三名漢族和三名少數民族的模式,讓各民族學生吃住在一起,互相了解。目前,全校民漢合宿的宿舍已占到全校宿舍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