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角 孟憲亮 男 58歲 退休工人朱明蘭 女 58歲 退休工人 婚齡 32年
初秋的季節,天空飄起了毛毛細雨,霧氣蒙蒙的,但順著孟憲亮大叔和朱明蘭大媽手指的方向,我還是看到了他們來時騎的三輪車。
故事就從這輛三輪車開始,大叔神采飛揚地數著他們騎三輪車去過的一個又一個地方:鳳凰山、雪花洞、開封……他叫不上名字的時候,大媽就在一旁補充,目光中帶是幸福。看著陶醉其中的他們,我不禁有些艷羨他們“夕陽”中的浪漫和幸福。但故事不僅局限于此,當他們曾經經歷的艱苦隨著講述一點點浮現出來時,我才明白原來彩虹只有在經歷風雨之后才會分外美麗……
婚姻歷程: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故事發生在20世紀的70年代,男人生在鄭州長在鄭州,因為家庭貧窮17歲就進入鄭州油脂化學廠,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女人生在南陽長在南陽,1970年經親戚介紹來到鄭州進入紡織機械廠工作。兩個廠被京廣線隔在鐵路的兩端,兩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卻因為朋友的介紹而緊緊地聯在了一起。
1974年的一天,他們一同走進了媒人的家,因為家庭貧窮男人不敢抱任何希望,可是女人卻看上了他的老實、誠懇。故事就從這樣普通的一天拉開了帷幕。男人家確實困難,困難到多年沒有吃過早飯。于是女人從每個月36斤的糧票里省下一些換成饅頭和菜送到男人家。男人也確實心疼女人,那次他們一起回南陽,下車后男人花3毛錢買了一碗炒面,自己愣是沒舍得吃一口,而是逼著女人全都吃了下去……沒有奢侈的交往,沒有浪漫的玫瑰,只有生活中的相互關心、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但正是這種相互的關愛最終打動了彼此的心。
同一年,男人從父親那里拿來50塊錢,開始張羅婚事。說是婚事,其實也沒有準備什么,只是買了一張床放在父母騰出來的一間小屋里。1982年,他們搬進了那間約9平方米的屋子,有了床有了桌子,還有爐子可以在院子里做飯;1987年他們有了一些積蓄,就換了大房子,買了電視、洗衣機等家電,恩愛地生活;2002年,兩個女兒都出嫁了,老兩口退休在家重新過起了兩人世界的生活,男人是新世紀歌舞團的主唱,女人在鄭州市武協打太極拳;沒事兒的時候,夫妻倆就邀朋友一起出去旅游,近的地方他們就騎自己的三輪車……漫長的歲月里,兩個人牽著手經歷了貧窮、病魔的種種折磨和考驗,感情卻歷久彌堅,沐浴在風雨后的陽光里,兩位老人笑得特別燦爛。
丈夫的感激: 孝順、體貼,她為我的世界撐起了一片天
我們那個年代找對象沒有這么多的要求,女人找的是依靠、男人要的是賢惠,僅此而已,而現代年輕人要求的什么長相、工作、房子,在我看來有點本末倒置了。第一次看到明蘭的時候,她穿了一件碎花小布衫,顯得那么的清新自然,我也根本沒有料到她這樣一個溫文爾雅、弱不禁風的女子會成為我生命的支柱……
結婚后的貧窮沒有嚇倒明蘭,她總是說,不怕窮就怕懶,只要夫妻同心協力沒有辦不到的事情。貧窮的日子,她從來沒有虧待過公婆,什么好吃的自己不吃也要留給公婆,公婆的衣服也都是她一手縫制。1980年,我的母親因為腦腫瘤癱瘓住進了醫院,明蘭每天中午下班回來都是一路小跑,回家后像打仗一樣地做好飯,給孩子盛好,給我留好,然后提著飯盒就跑去醫院給母親送飯;晚上,她仍舊帶著飯去醫院,給母親擦身、按摩,端屎端尿地伺候到半夜。后來,母親出院后就住在了我們家,不是沒有別的兒女,只是明蘭堅持要盡這份孝心……兩年后,母親離開了人世,離開的時候老人家的目光久久地注視著明蘭,那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有感謝、有滿足,更多的可能是欣慰。(說到這里,孟憲亮的眼睛漸漸濕潤了,淚水似乎就要涌出來,朱明蘭安慰地拍了拍他的手……)
1990年,我的工作特別忙,常常忙到忘了吃飯。見我不回家吃飯,明蘭總是走很遠的路把飯給我送到單位,最后還不忘交代要我多喝水。可是,就這樣被精心照料著,病魔還是纏上了我,我因胃穿孔被送進了醫院。這時,明蘭大娘插話說:“當時我都嚇傻了,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的時候連筆都拿不起來了。那時,我真害怕他爹就這樣撒手走了……”6個小時的手術,每一分鐘對明蘭來說都是煎熬,好在老天眷顧,讓我留下了這條命,可也讓明蘭此后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她對我實行了24小時的監護,隨時準備抽我胃里的黏液。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我很快康復了。
妻子的感動: 浪漫、呵護,他給了我做女人最大的幸福
前年,是我們結婚30周年。早晨,我從公園打太極拳回來,一進家門就看到他在神神秘秘地微笑,一定又有禮物了。果然,我發現陽臺上多了一盆蘭花。他說我叫明蘭,蘭花和我最相配,而且花盆上貼著一張紙條,上面有一首隱含著我名字的詩。(這時,孟憲亮不好意思地插話道,寫得不好但是他的心意。朱明蘭的眼睛有些潮濕了,她說雖然常常收到他的禮物,但每一次都會被他的細心和關愛所感動。)
老實說,跟憲亮結婚這么多年,真的是經歷了些困難,但這跟憲亮給我的關懷比起來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除了對工作的認真、對家庭的照顧外,他總是花著心思給我驚喜。1977年以前我們都是穿棉襖、線衣,從來不知道穿毛衣是什么滋味。可有一天,他突然捧著幾斤毛線回來了,柔聲對我說:“蘭兒,咱也有毛衣穿了,明天你就開始織吧!天涼時正趕上穿……”我才明白,他那些天的加班全都是為了我,別人的媳婦有的,他也要我有。
他對我的父母也特別孝順,剛開始的時候家里窮,自己過年都特別緊張,可每逢過年他都不忘提醒我給父母寄錢。
那時候,我上的是三班倒。他就做好飯后拉著兩個女兒坐在鐵道邊等我,天黑了也不走,非要等我回了家一起吃飯。后來,父母先后有病,我就擔起了照顧病人的責任,很少再管家里的活兒。可是,家里卻依然干干凈凈的,連女兒用的小被子,憲亮都拆洗干凈再縫好。我說他又當爹又當媽不容易,他卻說我比他更辛苦。
1984年,我不慎從6米高的吊車上摔了下來,當場昏迷。經過4個小時的搶救,我終于醒過來了,睜開眼后第一個看到的就是憲亮,他的臉上還掛著淚花,我知道嚇著他了。后來,憲亮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顧我,買來排骨、牛肉、雞給我補養身體。正是由于他精心的照顧,我恢復得特別好,一個月后就出院了。
后來,日子漸漸好起來了,女兒們長大成人后也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由于我身體不好,憲亮特意給我報了個太極拳班;他也加入了歌舞團唱歌,準備地方的一臺晚會;我們還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生活被他安排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我真的很感謝他的陪伴,讓我擁有這么精彩的人生。
愛情秘籍:將心比心,讓愛保鮮
他說,她是賢惠、溫婉的女人,讓他的人生溫暖幸福。
她說,他是浪漫、負責的男人,給了她一生的依靠。
可是,32年的婚姻里,仍然會有磕磕碰碰。老人說,爭執、吵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互相埋怨、不理解、把愛折磨得奄奄一息。將心比心!吵架時,你自己都受不了的話怎么能說給別人聽呢?自己都受不了的事情,又怎么能做給別人呢?對待老人也是一樣,想讓自己的父母得到最好的照顧,就要先給對方的老人最好的關懷……他們的話很實在,就像他們一路走過來的歲月一樣,樸實無華又溫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