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的女人都是這么說話的
情感
自從我開始寫作,耳朵就變成了順風耳,在人群里,總是不自覺地聽到一些“聲音”。
比如,元旦佳節帶娃逛公園,一圈逛下來,聽來幾個故事,哦!不對,是幾個吵架的故事。
第一組吵架CP:猶如黛玉寶玉
女人的臉像四月的天,說變就變,一會兒陽光般美麗,一會兒烏云般陰郁。或許是因為寶哥哥惹林妹妹不爽了,反正氣嘟嘟地做一旁。
黛玉:我等了你半小時,你為什么現在才來?
寶玉:在寶姐姐家來著,湘云妹妹來了。
黛玉(冷笑):我說呢,虧在那里絆住,不然早就飛來了。
其實,林黛玉真實的感受是,你陪湘云妹妹玩,我失落了,我感傷了。
但她偏要挖苦諷刺湘云,千方百計跟寶玉套近乎,還挖苦寶玉,太在意史湘云。
寶玉:只許同你玩,替你解悶兒?不過偶然去她那里一趟,就說這話。
黛玉:“好沒意思的話!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沒叫你替我解悶兒,可許你從此不理我呢!”
說完賭氣到了另一處樹蔭下。
寶玉忙跟了來,問道:“好好的又生氣了,就是我說錯了,你也沒必要自己生悶氣。”
黛玉回:“你管我呢!”依然任性,依然不領情。
寶玉和黛玉寶玉和黛玉
寶玉說:“我自然不敢管你,但你也別自己作踐身子呢。”
她回答:“我作踐壞了身子,我死,與你何干!”
林黛玉繼續任性,繼續不講理。寶玉你不是心疼我作踐身子嗎?我偏偏作踐,使勁兒作踐。
寶玉:“要只管這樣鬧,我還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凈。”
黛玉:“正是了,要是這樣鬧,不如死了干凈。”
寶玉的意思是說,他自己死了干凈,黛玉卻急忙接上話荏,實際是誣賴寶玉說讓她死了干凈。寶玉不得不分辨了,說:“我說我自己死了干凈,別聽錯了話賴人。”
黛玉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講道理,而寶玉則像幼兒園阿姨哄小朋友,不斷地接招,費盡唇舌化解。黛玉胡攪蠻纏,她用不斷傷害自己的方式讓寶玉心疼,以確定他對她的愛。
林妹妹沒有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感受,她總在隱藏自己,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斷地生悶氣,說刻薄話,用各種任性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一遍又一遍的找寶玉要答案。
真正有效的表達方式,是不指責、不抱怨、不評價,采用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因為建設性的表達方式不但不會破壞關系,反而會拉近彼此的關系。
愛情愛情
第二組吵架CP:虎貓貓爸,事情皆因孩子而起
虎媽:你怎么這個蠢樣子,我抱著孩子,走的時候,還吩咐你拿寶寶的水壺,都裝好了,你咋不提?
貓爸:哎呀,我就是忘記了……
虎媽:足見你不愛你女兒,你若愛你女兒,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可能會忘了。你看這天熱的,不讓她喝水,我真的是無語了。
貓爸:哎呀,我有不讓她喝水嗎?我現在去買水。
虎媽:那是生水,能喝嗎?
貓爸不管她,徑直走了,估計是去買水了。一旁的孩子在哇哇大哭。
孩子孩子
虎媽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虎媽:你哭什么?有什么好哭的。
孩子:媽媽,我口渴。
虎媽:渴什么啦,很快就回家了,就不能忍一會嗎?忍受力這么差!
貓爸買來水之后,這家子為了要不要讓孩子喝礦泉水,又吵鬧開了。
這兩組CP活脫脫演繹了兒童、少女和少婦時期的我。
兒童時期,我娘教我要堅強,要忍受,要鐵骨錚錚,所以我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可再到后來,覺得喜也沒啥好說的了。于是乎,我從未在父母面前表達過真實的自己。
少女時期,我總是憂慮,總是惆悵,總是淚流滿面。初戀男友或許也有不成熟的地方,但那時的我,更是林妹妹的翻版,任性,耍小性子,常找他吵架。
少婦時期,有了孩子,我忽然變成了我媽那樣,嘮叨,抱怨。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表達感受于我,成了一件羞恥的事情。
感悟感悟
有一次我發現孩子偷偷躲被子流淚后,我忽然領悟到:我正在用父母壓抑我表達感受的方式對待孩子。多么可怕的領悟——
忽略:孩子明明口渴,父母對他的感受卻置之不理,不反饋,沒有感受
歪曲:父母歪曲,說他不渴,可是明明他就口渴想喝水,讓孩子混淆,不能明辨事理,不知道誰對誰錯。
打擊:口渴了怪孩子忍受力差,讓孩子感受是自己的錯
轉移:缺少共情,孩子說的是這回事,但是爸爸媽媽說的是另外一回事
一個人不能表達感受,往往是因為從小到大表達感受的時候,經歷了許多以上這些逆向行為。漸漸地,我們失去了對自己感受的覺察,陷入疑惑,不知道感受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甚至有人會為自己的感受而感到羞恥。
如何提高表達感受的能力?
一:掌握并靈活應用表達感受的詞
在中國,表達感受成為攻擊他人的方式。要么不表達,傷害自己;要么表達,傷害他人。
所以,在中國家庭中,充斥著怒氣和怨氣,男女版祥林嫂不計其數。
女人說:我嫁到這個家,每天累死累活,天天當牛做馬,給你干這個干那個,一輩子都不快樂。你根本就想不起我來,天天就上你那份班,照顧不到我。
男人說:我掙錢養家,在外辛苦奔波,回來也沒有好臉色給我看。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有許多表達感受的詞,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我們內心的脆弱,比如:
我覺得很憤怒
我覺得挺孤獨的
我覺得挺失落的
我覺得挺無助的
我覺得挺傷心的
這些才叫表達感受,用合適的詞語說出來,能表達自己,又不破壞彼此的情感,這是更加高的情商。
勇氣勇氣
當我們拿出勇氣,用表達脆弱的方式,表達內心的脆弱和受傷,表達感受和愿望,往往更容易得到對方的支持和同情。
同時,表達感受的時候,我們需要顧及對方的狀況,身體,感情,時間,場景,需要考慮到對方的狀態和心情。
如果在不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表達自己,得到的回應可能不是關愛,反而是指責、攻擊、評價,抱怨,這對我們反而是二次創傷。
二:掃描對方的情商
從童年到現在,從外到內,慢慢地,像CT掃描儀一樣,掃描對方身體的、心理的每個部位,洞察對方,判斷對方的感受。
口欲期的世界觀:必須喂養我
肛欲期的世界觀:必須按照社會規則來行動
俄狄浦斯期的世界觀:我不知道滿足自己,還是滿足別人
這三種模式充滿局限性,跟這種世界觀的人交流,需要超越這三種模式,對癥下藥,否則自己情商就不會太高。比如:
口欲期的人,會覺得自己委屈,覺得別人對她不夠好,需要對方更溫柔的對她。
肛欲期的人:覺得別人做的總不對,他為什么不按照理想中的規則去做,需要緩解他的強迫癥。
俄狄浦斯期:總是困惑,我把別人伺候的好好的,可我自己在哪里?需要給他解惑。
孤單孤單
三:療愈自己
素黑說,治療的核心不是假求外醫,而是自療,那才是最徹底和激進的自愛態度。
安娜小時候被抱養過,她的媽媽曾經將她送至姨媽家,雖然不到半年,媽媽又將她要了回來。但成年后的安娜對于此事,一直耿耿于懷,對人也不信任。
后來,談了幾段戀愛,每每表現得像只刺猬,折磨對方,逼迫對方放棄。后來,她漸漸覺察到童年時代烙在她身上的陰影,她想去改變,卻總是無能為力。因為說話沖,發脾氣,已經變成一種情不自禁。對此,她感到深深的恐懼。
后來機緣巧合,她遇到一位心理治療師,他告訴她:比覺察、承認、接受自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療愈。
療愈自己的恐懼,和自己的核心信念、核心情緒說話。比如,我害怕變成媽媽那樣,我害怕變成被人拋棄的可憐蟲,如果這是核心恐懼,它就會控制我。怎么辦?療愈。
治療師讓安娜積極地把這部分情緒表達出來,去和自己的媽媽說,去解開心結,獲得理解,被人接納,如此以往才能承受這部分恐懼,然后更愛自己。
后來的安娜,不但成功療愈了自己,還成為了一名身心靈療愈師。
四:培養容納情緒的幾種能力
講真,我非常羨慕那些會說話,會表達的,高情商之人。
學生時代,我在長沙上大學,那個時候很喜歡仇曉,特別愛看她主持的尋親節目。
尋親的嘉賓往往情緒非常激動,有人開心,有人悲憤,也有人失落。而仇曉,她就像一位天使,總能耐心傾聽,循循善誘,然后開出不同的方子去轉移和調動嘉賓的情緒,能洞察嘉賓情緒后面的深層原因,她那溫和的語速,柔和的姿態,溫柔卻有力量的話語,甚至能療愈他人。
據說,生活中的仇曉也是一位如此高情商的人,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經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那么,普通人通過一些刻意練習,是否能擁有仇曉那樣的高情商呢?情商高的人,對情緒又有哪幾種掌控能力呢?
1。承載能力
當一個女人像男人哭訴內心的痛苦時,如果這個男人大肚能容,胸懷夠寬,能承載的負面情緒越多。胸襟打不開,因嫌棄而失去,是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2。情感的深度,在情緒的深度上有更深的覺察力。
比如,妻子說丈夫頭發少,丈夫發怒。很多時候,人們用表層情緒,覆蓋了深層情緒。這時候,妻子是否能洞察丈夫發怒情感的背后,是因為他的自戀受傷,他惱羞成怒,他害怕衰老,怕容顏不夠。只有意識到這些深層情緒,才能化解情緒。
3。情緒的轉移和調動能力。
比如,善于調動情緒的人在表達的時候,會把情緒弄得恰到好處,自然的發揮,該開心的時候開心,該傷心的時候傷心,擁有豐富的語音表情調動別人。一個優秀的演講家,從一個情緒調動到另一個情緒,可以將語言賦予一種濾鏡似的情感。
4。調動情緒的策略能力。
調動情緒是有目的的,見人說人話,對待愣頭青,不能硬碰硬,因為他比你還混,需要讓他情緒降低,等你情緒穩定后,我再秋后算賬。而對一個色厲內斂的人,可以敲山震虎。選擇一個合適的時候再說,女性審時度勢,這就是策略能力。
5。情緒的彈性。
這是一種自我加工、加工對方以及綜合整理很多情緒的能力。這種人的世界觀不僵持,能把之前四種能力綜合利用,就像橡皮泥,可以將情緒捏成各種形狀。
知道情緒的這五個發展方向,可以自我診斷,知道自己在哪個方面需要發展,以一定的強度訓練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比如,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能覺察就承認,而不是否認。
這是一個感受的時代。正如素黑所說,所有的情緣都是賺回來的,即使是一段最受傷的關系,也有正面的信息。
表達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感受,用心去體會別人。兩個人,兩個世界,就會多一片天空,多一縷清風。
時間:2021-12-08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