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開學季,無數的“新鮮血液”涌入全國各高校,從新生邁入大學的那一刻起,除了老師和學長學姐在等著你們,還有一些騙子也在虎視眈眈。大學新生社會經驗少,容易上當受騙,每年開學季,也成了騙子的狂歡季。
開學第一課,凡事要多一個心眼,不要輕信他人的話。在遇到騙局之后,要保留證據并及時報警,不要因為害怕被責怪而沉默。
創業騙局
校外“成功人士”會找你開店
小羅今年剛從大學畢業,4年前,在她進入大學報到后的第二天,就遇到了創業騙局。“我一個人就被騙了2000元,我們宿舍3個人,一共被騙了6000多元。”想起當時被騙的情形,小羅依然覺得不可思議,她覺得自己一定是鬼迷心竅了,這么明顯的騙局都會被騙。
開學第二天的晚上,小羅和兩名同學在宿舍休息。突然有人敲門,打開門,兩個穿著時髦的年輕女子站在門口:“你好,我在附近開了一家飾品店,現在想找一些能在學校宿舍里開店的學生,不知道你們感興趣嗎?”雖然小羅有些懷疑,但聽到女子說可以很快賺錢,小羅開始猶豫。
在兩名女子的輪番勸說下,宿舍里的3名同學都有些動心。“需要多少錢才能加盟呢?”小羅問道,“你們三個人8000元就行。”一名長發女子回答。對于3個剛邁入大學的女孩來說,8000元并不是個小數目。看著3人準備放棄,女子趕緊使出撒手锏:“你們不用擔心,我會先把賣的飾品給你們,你們馬上就可以在宿舍開店。”說著,女子從身后的黑色背包里拿出6盒戒指,“這些都是純銀的,價值絕對高出8000元”。
最后,在協商下,3個學生湊了6000多元錢給兩名女子,女子給了6盒“純銀”戒指和一些小飾品。幾人在查看了兩名女子的身份證后,簽訂了一份手掌大小的合同。就這樣,兩名女子拿著3人湊的6000多元錢離開了。
“當時那兩個騙子還說會給我們送展示柜和其他商品,結果兩天后,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小羅無奈地說,騙子失聯后,因為沒有證據,他們甚至不知道兩名女子的姓名是不是真的,加上害怕被家長知道,3人沒有報警,也沒告訴學校。
像小羅一樣遇到創業騙局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很多都因為沒有證據不了了之,所以在剛進入大學時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話。
“學長”騙局
苦口婆心勸你買學習材料
“學妹(學弟)我和你說,這個英語報紙一定要買,以后你們考四級肯定會用到。”這樣的話在剛開學時你絕對不會少聽,各種自稱是學姐學長的人頻繁出現在宿舍、食堂、教室這些新生聚集的地方,以前輩的口吻苦口婆心地勸你該買這買那,然后再順水推舟地說自己就在賣這些新生必備品,看在是學姐學長的份上,還能給你打個折。乍一聽起來,的確是學姐學長對后輩的關心,然而,當你掏錢買了以后,你會發現現實是殘酷的。
“我在剛開學的時候訂過英語報紙,但是只收到過一次。”大理大學的李同學說,當時是一個自稱外語學院學姐的人來推銷英語報紙,訂了之后每個星期會發一次。隨后,李同學交了兩百多元訂了報紙,還登記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專業等信息,可除了訂報紙當天收到過一份報紙外,李同學再也沒有收到過英語報紙。
類似這樣的推銷騙局還有很多,有的抬高價格銷售商品、有的賣假冒偽劣商品、有的直接騙了錢之后再也找不到。“學姐學長”不一定是真的,也不一定是真心實意照顧學妹學弟。
兼職騙局
繳費辦了卡 卻找不到兼職
云南師范大學的林同學在大二時辦了一張兼職卡,本以為辦了卡就能輕松找到兼職,沒想到在交了200元辦卡費后,林同學發現在所謂的兼職網站上,更新的工作很少,并不像工作人員承諾的每天會有幾十份新的兼職工作。并且,在林同學打電話聯系發布兼職的人后,卻得到早已招滿人的回復。林同學說,網站上明明才剛剛發布這份兼職工作,怎么就沒有了。長期找不到兼職,林同學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新生找兼職的時候還是注意點,建議不要辦什么兼職卡。”
除了辦兼職卡,還有做事以后得不到工資或工資極少的情況。昆明理工大學的王同學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在一份傳單上看到一個扎紙花的工作,就聯系了那個老板。”隨后,王同學購買了200多元扎紙花的原材料,“那個老板說,害怕我拿著原材料跑了,或者沒辦法交出紙花來,所以必須交錢買紙花原材料。”
這些所謂的紙花原材料不過就是些彩紙和鐵絲,王同學估計成本價也就幾十元。“一朵紙花給幾毛錢,我得做好幾百朵才能賺回成本。”不僅工作量大,王同學去交做好的紙花時,還遭到老板的百般刁難。“他就說我的花做得不好,不合格,沒法給錢。”當王同學提出把原材料退給老板時,也遭到了拒絕,“不管你怎么做都達不到他的要求。”王同學說。
貸款騙局
美容貸成最新變種
近日,校園貸又出現“新品種”——美容貸。一些美容機構和美容貸中介里應外合,先引誘學生進行免費美容咨詢,然后提出需要進行整容手術,如果學生沒錢,美容機構就會提出給學生貸款。
20日,有媒體報道了大學生小朱在南京旅游時遇到美容貸騙局的遭遇。小朱旅游時在一家美容機構咨詢,工作人員讓她做隆鼻手術。小朱表示自己只是個學生無力支付高額手術費。美容機構立刻讓小朱下了一款名為“么么錢包”的軟件,在軟件上填寫她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學校等個人信息,僅僅10多分鐘,小朱就貸到了39600元,但這筆錢并沒有直接給她,而是給了美容機構。
這些網貸平臺打著0抵押0擔保低利息的旗號,但實際上風險很高、利率很高、還款要求也很苛刻。比如在貸款款項的分成上,中介最高能拿到貸款額60%的提成,而顧客只能拿到20%—30%,最少甚至只能拿500元。
校園貸不僅利息遠高于銀行,甚至高于高利貸的利息,并且還會出現學生被威脅、恐嚇的情況。在進行校園貸的時候,基本上所有貸款學生都必須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明、學生證、家長聯系方式等信息等,一旦學生逾期或不還貸款,周圍的人都會因此受牽連。
除了一般的校園貸,女大學生還會遇到裸條貸款的騙局,因為可貸款數額高,貸款要求也不高,雖然利息高,并且要求裸露身體拍照證明,還是有部分女生陷入騙局,本以為還清貸款就能拿回自己的裸照,其實并不是那樣,很多還清貸款女生的裸體照片仍會被貸款人在網絡上低價售賣,有的女生甚至會被威脅與他人進行性交易。
信息騙局
掃碼送禮把個人信息全暴露
“同學們快來看一看,掃個二維碼就可以免費領取禮品。”這樣以送禮品為名讓人掃二維碼的情況十分常見,很多大學生認為不就是掃個二維碼嗎?能有什么影響。但其實,在掃完二維碼后,這些商家往往會要求填寫個人信息,你的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甚至有的還會讓你填寫家人的聯系方式等。
當你的基本信息暴露后,也許當時不會對你造成什么影響,但卻后患無窮。這些所謂的商家會將你的基本信息整理后出售,這就是為什么在遭遇電信詐騙時,對方總能掌握你的基本信息。
張同學的媽媽曾經接到過一個男子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男子聲音急促地說:“張某某是不是你的孩子,她出車禍了,正在醫院搶救,你們快把治療費打到醫院的銀行卡上。”張同學的媽媽將信將疑地給在外地讀書的女兒打去電話。這時,女兒正在上課,沒接電話。張同學的媽媽慌了神,想到對方說出來的信息全無差錯,馬上信以為真。就在張同學的媽媽已經到銀行準備打錢時,張同學回了電話,才避免了母親被騙。“我想起之前在一份街頭調查中填寫過一些信息,騙子可能就是利用這些信息給我媽打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