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學是人這輩子最美好、最精彩,也是最難忘的時光,因為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你可以選擇學習一種技藝,或是用腳丈量這個世界。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宅”在宿舍利用網絡,足不出戶讓心去“流浪”,但請小心,當“宅”成為日常,你的身體可能會發出警報。
現狀
大學生肥胖率持續上升
近日發布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大學生身體形態逐漸發生變化,肥胖率持續上升。
相比活潑好動的青少年,熱愛廣場舞、健步走的中老年人,正值大好年華、體力充沛的大學生,反而成了體質差的“代名詞”。
頸椎病、腰椎病、腸胃炎、關節炎,不少工作后才會患上的“職業病”,到了大學生這兒仿佛成了“家常便飯”。
大學生說
網絡世界如此精彩
何必要讓自己出門“受罪”
白天打著哈欠上課,晚上熬著夜“開黑”,偶爾跟朋友出門通宵唱歌,基本靠外賣過活,以上就是今年讀大三的郭森的日常。
“除了上課,我平常基本是不會出宿舍門的。”郭森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身邊正在上大學的同學、朋友生活模式都差不多。男生熬夜打游戲,女生熬夜追劇。
當被問及最近的健康狀態時,郭森說自己的頸椎不太好。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加上不定時熬夜補作業,“頸椎想不出問題都難啊”。
同樣在讀大三的娟子目前正處于減肥階段,她說自己進大學后,體重直線飆升,一度達到巔峰狀態。娟子跟不少女生一樣,對于“鍛煉”這件事兒簡直沒有一絲好感。
家長說
夏天怕熱、冬天怕冷
就是沒有適合鍛煉的時候
“我是真發愁孩子身體出毛病。”錢女士去年把自家姑娘送到了四川上大學,每次和女兒視頻通話時,錢女士發現女兒不是在吃吃喝喝,就是在和同學們聚會玩樂。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對于女兒的課余生活錢女士并沒有什么意見,本身喜歡運動,近來又愛上健步走的錢女士最為擔心的就是女兒生活習慣不好。
錢女士說女兒放假回家后,基本每天都是在床上度過的。除了吃飯、上衛生間等“必要”活動,能不動就不動。“有時候我想叫她跟我一塊兒出門散散步,她不是嫌熱就是嫌冷。”
在錢女士看來,以女兒為代表的大學生們的生活狀態是有問題的。“生活習慣不好,這不等著生病呢嗎?”錢女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她認識的不少大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腸胃、頸椎,甚至關節上的病癥。“小小年紀毛病比我們中老年人還多,這不鍛煉能行?”
學校說
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
“藥”不能停
對于大學生體質狀況不斷下降的情況,省內外各大高校都在采取相應的策略,試圖從“根上”解決此現象。
清華大學本科采取“422”的體育課程,體育課貫穿本科生大學4年,并且每年都要進行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的長跑測試。
浙江大學針對體質較差的學生專門開起了“小灶”。從2011年開始為測試不及格、平時缺乏鍛煉的學生提供“私家體質教練”,即體質健康提高班。
其實不光是省外高校,部分省內學校也下了“猛藥”,幫助在校生改變生活習慣,改善體質。
鄭州大學從2014年起,針對在校生開展“早餐工程”。同學們每周一、三、五到鄭州大學南、北操場排隊領取“陽光早餐卡”后晨跑800米或晨讀30分鐘,便可領取3元餐券。該餐券上午8點前可在鄭大各食堂使用。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則是自2016年起,要求在校生使用名為“運動世界校園”的APP記錄整學期跑步公里數,并將其與學生的體育課成績關聯。以此激勵大學生走出網絡、走出宿舍進行體育鍛煉。
網友說
@小小胖:瞅瞅別人的學校,我們學校怎么就不管不問讓我胖成這樣!
@魚呀魚呀:其實要是真的有獎勵政策,我可能也會拼著不睡覺,早點起來跑跑步。
@誰說Maya是瑪雅:懶癌晚期,無藥可醫,求學校放過。
@蜀黍就是盒子精本尊:謝母校“下藥”之恩,還我一張帥氣的臉。
@biumayu:啥都別說了,過了大二自己都會意識到有個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