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一堂名為《性健康和性文明》的選修課,5秒鐘就被搶光,甚至還有學生站教室外蹭課。開課老師稱,是想讓學生們正確客觀看待性知識。
如今,面向大學生開設性教育選修課的高校越來越多,性教育選修課在各大高校也備受追捧:西京學院“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每節課都爆滿;江南大學的《性教育》雖然每學期只有短短6次課,卻年年成為最熱門的“秒殺課”,不少“落選”學生擠著來旁聽……
不禁要問:既然性教育這門選修課如此受大學生歡迎,為什么高校至今尚未將它“升格”為必修課呢?
筆者以為,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教材、師資等軟硬件方面的欠缺都不是主要原因,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辦學者觀念的保守,邁不過心底那道坎兒。
正如網友所說:“中國人熱衷討論生兒育女,卻閉口不談性教育。”中國人自古羞于談性,大多數人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年男女對于兩性知識都會無師自通,再說現在電視、電影、小說、網絡上與兩性有關的內容鋪天蓋地,年輕人獲取性知識的途徑多了去了,還用老師在課堂上去教?可是,正因為大學生很想知道更多關于身體的秘密和性知識,但又羞于啟齒,這就應了那句俗話“無知者無畏”,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發生率越來越高。
長期開設性健康教育公選課的福建師范大學江劍平副教授,曾在網上針對90后學生進行匿名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過半學生對婚前性行為“說不”;只有47.4%的被調查者認為,發生性行為后必須對對方負責,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視對方態度決定”或“事后不用對對方負責”。這說明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性觀念發生偏差,他們常常因沖動而偷食禁果,有的大學生還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對大學生進行正常的性教育,讓性不再成為禁區,已成為高校管理者無法回避的現實課題。高校教師有責任教育學生尊重自己的身體,并承擔性的責任。西方研究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從大人那里得到性知識的孩子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間,要晚于那些沒有得到正確知識的孩子,而且他們在第一次性行為時會使用避孕手段。
高校管理者要破除腦子里的“談性色變”封建守舊思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將性教育從選修課“升格”為必修課,讓教師在課堂上大大方方地和大學生談論與性有關的“敏感話題”,普及性知識,促進性健康,構建性和諧,引導和幫助所有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