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2018年越來越近了,雖然覺得應該寫點什么。當然,不是在說調控,也不再說房價,只是想敲敲鍵盤,寫下當前的所思。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小時候家里并不富裕,對于錢也就特別看重。記憶里,一分錢可以賣到一塊糖。身邊的大人,尤其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找個手絹,把位數不多的錢,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起來。趕集買東西掏錢時,往往需要從最里面的衣服口袋里,把包好的錢拿出來,一層層打開,掏出幾張,仔細點點,然后再把剩下的錢仔仔細細的包起來,生怕少了,或者掉了。
慢慢長大了,上學了,身上也沒幾個錢,也幾乎沒有零食吃。雖然自己的學習成績還算不錯,但是上小學期間,最怕的事情就是學校又要收各種費用,什么學雜費、課本費、打疫苗,那時還沒有實行9年義務教育,甚至沒有免費的疫苗可打。每當老師說了要收費時,我總是很躊躇,不知道放學后應該怎么跟母親要錢。
那時候過年,收到幾塊錢的壓歲錢就高興的不得了。壓歲錢都是父母精心準備的嶄新的紙幣,根本就舍不得花,要找個鐵盒子,放起來。
后來上了初中,雖然家里不再像之前那樣,但是依然舍不得花錢。初一和初二,一塊錢一份的菜都舍不得打,只是定兩個饅頭,吃從家里捎來的咸菜。有的時候,母親會炒好的菜放到一個老式的飯盒里,讓我帶到學校。飯盒里的那些菜,我可以吃好幾頓。
到了初三,學習壓力大,為了補充營養,才和一個同學合買一份菜來吃。學校食堂做的菜,就是那么幾樣,白菜、冬瓜、茄子之類的,而且幾乎不放油,但是依然吃的津津有味。臨近中考前的一個月,學校臨時加餐賣煮好的雞蛋,一塊錢三個,我好歹還吃上了,但是仍然有同學沒有買。
再之后,我考上了縣里最好的高中,生活費也漸漸寬裕了。在高中,是一個月回家一次,因此目前會把一個月的生活費都給我,差不多一天5塊錢的樣子。菜是可以每天吃了,但是都是以素菜為主。當時學校里的拉面,一大碗才兩塊五毛錢,而且還放了不少牛肉。但是就是為了省那5毛錢,也沒吃幾次。那時的穿著,就是校服和各種運動服,標著耐克或者阿迪達斯的logo,其實都是幾十塊錢的地攤貨。班里的一個同學傳了一雙卡特代言的耐克籃球鞋,就是帶氣柱的那種,官方的說法是Shox,著實把我們羨慕的不行。高中開始流行隨身聽和CD機,SONY的超薄隨身聽要1000多,CD機更快。最后自己狠狠心,買了一個復讀機,幾十塊錢。
三年后,終于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一瞬間,感覺所有的束縛都沒了,生活標準也提高了。一天10塊錢的生活費,頓頓可以吃到兩菜一湯了。吃飯的問題倒是解決了,但是不像初中和高中,大學的開銷多了起來,生活用品,時髦點的衣服。大一上學期,終于買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張籃球寫,喬丹16代,莆田貨。打了兩場球,外側鞋套的帶子就算了,心疼的不行。之后陸陸續續買了四五雙,但是沒有一雙是真的。最后一直陪伴自己的,是一雙VOIT,好歹是正品了,穿了2年多,除了鞋底磨平了之外,其他地方都好好的。后來這雙鞋讓我爸給了工地上的工人,繼續發揮余熱去了。
大二時,手機開始流行起來。那時是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天下,同學熱議的焦點就是這兩家手機巨頭又出了什么新款的手機。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肯定是買不起,就買了一個國產的,都忘了是什么牌子的了。在之后,就是電腦。隔壁宿舍里集體湊錢買了一個臺式機,經常過去蹭。那會還流行掛QQ,就是把QQ登錄上,放在那里,升級。現在想想,那么古老的臺式機,組裝的,居然可以掛五六個QQ,真的不容易。除了掛QQ,就是看電影,打拳皇和CS,鍵盤半年一換太正常了。
老是蹭網也不是回事,最后還是決定買臺電腦。這個想法跟父親說了之后,他是大力支持,而且還讓我買筆記本電腦。去了信息城跑了n次,最后終于看重了一臺,6000多。現在想想,把那6000多用來買房,該多好。
畢業后,工作了,也終于不再問父母要錢了。但是工資少的可憐。加之剛畢業,沒啥經驗,工作換了好幾份,錢根本就沒賺到多少。那時租的房子,不到4個平方,是房東在客廳里隔出來的,連個窗戶都沒有,但是便宜,三個月才800塊錢。好在只是用來睡覺,倒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的。后來有了女朋友,還在里面擠著住了半年多。當時房東還說,一套70平的套二的房子,居然整整住了8個大人1個孩子,破紀錄了。
2011年,談婚論嫁了,該買房子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二手房看了十幾套,大多都是四五十平的老房子,甚至還回到縣城看了一個閣樓。那年房價剛好處于高位,根本就買不起。12年,受調控影響,房價回落,終于在遠郊區找個一個低價的樓盤,一平6000多。15萬的首付,都是父母拿的,那是自己畢業后,父母積攢下來的,也就是說,這二十多年來父母賺的錢,都花在了我身上。
13年往后,自己的工作步入了正軌,工資也漸漸多了。14年年初房子交了之后,裝修的錢總算沒讓父母出。4月底,通過刷信用卡和問小舅借錢,買了輛國產車,工作和生活也方便了許多。
再往后,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終于也不用再為錢發愁了。漸漸的,錢就是變成一串數字,尤其現在,出門根本不用帶現金,對錢的感覺也是越來越淡了。雖然自己賺的,也遠沒有到大富大貴的地步,但是起碼不用在為錢發愁了。
其實我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從從村中走出來的,在大城市生根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