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首屆00后大學生來說,進入大學已經半學期,經過2個多月的適應,大部分同學已經慢慢適應了大學生活,但仍有部分同學找不準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空余時間,更糟糕的是這半個學期以來不少同學因為找不準自己的方向而感到迷茫,擔心自己就這樣如此渾渾噩噩虛度四年。
有上進心的人,什么時候努力都不晚。大學開學后一段時間內感覺信心不足,這也是正常現象,主要原因就在于高中和大學生活銜接出了問題,然后對自己的定位和目標沒有找準,現在就對未來感到焦慮,說明想要改變現狀,這時候不妨先停下來想一想,給自己找個目標,制定一個規劃。首先要擯棄很多人宣揚和灌輸的“上大學就輕松了”這類毒雞湯觀點。很多同學感覺高中累了,大學里開始放松,加上習慣了有人管著學的方式,自己不知道該如何來安排自己的學習,所以就有些不適應,把大量的空余時間浪費了,心理感覺發慌發虛。但應該明白,高中的累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考高分,那時候的學習是解題技巧多,實際應用能力少,而大學是是真正學習知識和技能,鍛煉學習能力的地方,對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自由安排的時間相對較多,實際是對學習的要求提高了,要習慣沒有人管著學,開始自己主動學的狀態。
第二是找準自己的定位。部分同學之所以感到焦慮,還源于對自己的定位不準,高中進入大學,同學都來自五湖四海,集中的都是各地優秀的學生,看到身邊的人都各有所長,感覺好多人都比自己厲害,原來在中學時樹立起來的優越感蕩然無存,不免失落和心虛。其實大家的感覺都差不多,只是有的人在乎,而有的人根本就不去想這個問題,因為他把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上。
第三是找準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有方向才有動力,大學里沒人會來主動告訴你該怎么做,都是自己的事情,不知道就要主動問,先想個大目標,簡單點比如說我要將來經濟自由,工作滿意,那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可能需要繼續深造,拿到更高學位,學到更多知識,又怎樣才能做到一點?是出國深造還是國內深造好?就目前來說,出國或者讀國內重點高校的研究生可能像對容易實現這一點,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又怎樣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情況,把空余時間有效利用起來,怎樣才算有效利用,在學習的時候集中精力別分心,不要隨時把手機拿在手里,再比如在學習之外,我還要拓展那些能力,想清楚了你的大學生活也就過的豐富多彩了,等等如此把大目標就分成了容易想到和實現的小目標,做起來就相對容易了。
第四是要從現在開始養成好習慣。大學一年級的成績和習慣對整個大學生活來說太重要了,基本就決定了今后你的高度和方向。所以要強迫自己不要偷懶,不要為了和同學打游戲而逃課曠考缺作業,不要晚睡,也不要晚起,習慣預習和復習,更重要是學會自己去查資料來對課程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
第五是拒絕拖延癥,加強自己的行動力。做任何事情不要拖,拖延癥看似小毛病,實則相當影響效率和狀態。當所有計劃都想好了,目標也明確了,就是不去做,一切都相當于空談。執行力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是要加強自己的主動性。大學里真的不像高中,一切都安排好了,只要照著做就好,一定要主動找自己的問題,主動尋求幫助,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要讓問題越積越多,或者對問題視而不見,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自己舉步維艱。機會始終是給有準備的人,學校給了你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是讓你來拓展自己,不是來浪費生命的。主動給自己找事做,多折騰,等到大四畢業時才會發現,四年下來,你的履歷會有很大的不一樣,這樣才會有社會競爭力。
今年教育部對高等教育出臺了諸多規定,核心內容就是要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加強對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提高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對于2018級的00后大學生來說,以前很多經驗可能都不適用了,唯有加強自我管理和約束,加強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自我學習能力,方能不致大學四年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