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簡歷
徐川,男,漢族,1982年7月生,中共黨員,副教授。2008年開始擔任輔導員工作,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委副書記。共青團江蘇省委委員、常委,全國網絡正能量榜樣,全球職業規劃師,全國高校共青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十三大黨代表。
二、工作情況
他是全國網絡正能量榜樣,“南航徐川”網絡平臺服務全國二十萬師生,是全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第一原創品牌;他是學生全天候的陪伴者,每年回答學生咨詢十萬余條,“川哥問答”新浪專欄開通三個月瀏覽量突破一千萬;他是思政工作方法的探索者,創作文章和工作方式得到中央領導批示并在全國引發熱議,被中央各大媒體集中報道,“徐川思政工作法”在高校推廣;他是校園名師,《中國傳統文化》公選課,三秒鐘名額一搶而空,“兩學一做優秀示范課”走進全國140余所高校,輻射數萬名學生;他是公益事業的踐行者,他捐出個人著作全部銷售所得14萬元,為身患重病的大學生解急扶困,為西部支教的學生送去溫暖……
他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委副書記,徐川。
網絡思政:敢于亮劍,善于引導
《今天,我們該怎樣讀大學》《我為什么要加入學生組織?》《憑什么所有人都要給你鼓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父母?》《今天,我們談談傳統文化》《哪里是一無所有,你只是眼里沒有自己》《我為什么要當老師?》《考研前夜,再陪你聊聊天》……
這些刷爆朋友圈的文章背后,有一個共同的作者:徐川。
2016年“五一”期間,徐川在其“南航徐川”微信公眾號中發表了一篇網絡文章:《答學生問:我為什么加入中國共產黨》。該文章相繼被人民日報、共產黨員、團中央等300多個官方微信轉發,累計閱讀量超千萬,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其黨課《頂天立地談信仰》和“南航徐川現象”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和地方媒體的集中報道,其思政工作的方法被命名為“徐川思政工作法”在高校推廣。
這只不過是徐川從事網絡思政工作的一個篇章,也是對他多年以來堅持用心從事網絡思政工作的肯定與認可。
2015年的5月,“南航徐川”微信號的文章《青年節里談中國》也曾刷爆朋友圈,并被眾多官微冠以“深度好文”轉載發布。隨后,他的《建軍節里談英雄》《國慶節里談愛國》《重陽節里談敬老》等“節日談”系列評論文章陸續被眾多官微轉載發表。一年下來,他圍繞節日寫了33篇文章,累計閱讀量突破千萬人次。
徐川認為,“在思政教育中,我們往往因信仰、愛國等話題又紅又正而不敢談。但思政教育就是真懂真信真用,要勇亮劍、敢發聲!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把事實拿出來與學生開誠布公地討論,反而是一種捷徑。”
2016年5月,他的著作《節節向上--怎樣把節日過得有點意義》在南京舉行首發式,新書連續加印3次,累計銷售15000冊。他捐出全部書款14萬元成立川基金,支持大學生支教和公益。
傳統文化:重溫經典,點燈引路
“思想引領永遠要扎根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涵養中國氣質。”面對傳統文化在當下遭遇的日益逼仄的生存空間,徐川開始了傳統文化與思政工作耦合的探索之路。他把文化普及形象地比喻為“送禮物”,要讓學生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趣味和價值;同時與思政教育聯系起來,既要讓文化可親可感,又要精心設計講課的內容和語言,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送給學生。
在徐川看來,如今的高校學生思想開放、個性張揚、自我獨立,如何以心換心,相互陪伴,讓他們聽得進,聽得信,信了服,這是傳統文化在高校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學生工作人員面臨的共同課題。
“你是合格的中國人嗎?”徐川常用這句話作為自己傳統文化講座的開篇,“西游記中究竟是誰挑擔子”“為什么娶妻叫結婚,當兵叫入伍”“信口雌黃是怎么回事”等10道測驗題結束,學生基本心服口服,隨著徐川幽默風趣的講授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結婚是什么意思?有人說就是結合和婚姻唄。但是過去結婚寫成‘結昏’,又怎么理解呢?難道是腦袋一發昏就結合了?其實古人娶妻是以黃昏為時限,《儀禮》中就提到‘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每堂課下來,掌聲和笑聲此起彼伏,常有學生感慨:“從來沒有感覺傳統文化這么親切,這么有意思!”
從2008年“‘經典重溫’傳統文化月”到2009年的“傳統文化普及教育系列活動”,到2010年的《傳統文化就是這么有意思》專題講座,再到如今他已經完稿的專著教材《中國傳統文化八講》,在傳統文化普及的道路上,徐川越走越開闊。2015年9月,他開設的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在選課系統剛上線幾秒鐘,選課名額就被學生一搶而空,還有很多沒有選到課的同學慕名而來站著旁聽。
不忘初心:陪伴學生,終生無悔
在成為一名輔導員之前,徐川經歷豐富。他曾任職英孚(EF)教育集團,后來加盟新東方;曾經擔任過女足世界杯翻譯官和英格蘭國家隊隨隊翻譯,曾經被甄選至非洲銀行論壇任主席團翻譯,也曾給弗吉尼亞大學和韋爾斯利大學等多所國外大學的學生教授過中文、書法……
8年前,伴著旁人的不解甚至質疑,徐川放棄了幾十萬年薪的職位到高校應聘輔導員。
“我想從事真正的教育,陪著學生從進入大學到畢業。”徐川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自踏上輔導員崗位的第一天到現在,有一個關鍵詞伴隨我的全部工作時光,這個關鍵詞就是學生。學生工作就是我的全部,我不能離開學生,也離不開學生,離開學生我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過去的八年,徐川一直與學生在一起,從未離開。
“不尊大,不菲薄,心中有正途,點滴勤自勉,而已。”這是徐川的微博簡介。對他來說,所謂“正途”就是他的學生工作。與學生在一起,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更是自己成長的過程,因為“如果你想幫助學生,你就必須比學生站得更高、走得更快、看得更遠”。在與學生相處時,徐川更樂意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和陪伴者,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墻推倒了就是橋”。
幾年前,徐川還在南航機電學院做輔導員,當時有一名學生找到他傾訴,學生想考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研究生,但是父母朋友都很反對。徐川在認真評估了學生的基礎、興趣和復習進度之后,全力支持學生報考,并幫他尋找資料。結果,那一年學生落榜。徐川笑言自己后來也忘了這件事兒。直到幾年后在北師大的校園里被那個學生一眼認出,兩個人大笑著相擁。
這件事讓徐川一直念念不忘,他說這就是教育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讓學生成為“自己想成為并且能夠成為的那種人”,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嘗試,甚至試錯,來試探自己人生的可能,變成更好的自己。“對沒有方向的航船來說,任何風都不是順風”,因此在徐川心中,輔導員的責任就是為同學們搭建平臺,讓學生在試探中找到方向,發現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徐川說:“教育不是我的工作,不是我的職業,它是我這一生要投入情感和精力的事業”。
當一個人把教育作為事業時,我們可以稱之為“老師”。也曾經有不少學生問徐老師,有沒有想過像專業教師一樣登上講臺?
“講臺無處不在,我和所有的輔導員都一樣,其實,我們一直在臺上。”
三、獎勵情況
2016年:全國網絡正能量榜樣
2016年: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2016年: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2016年: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2016年:江蘇最美基層黨員
2014年:江蘇省團屬報刊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籌辦工作先進個人,記二等功
2014年:江蘇省大型賽事、抗震救災優秀青年志愿者
2013年:江蘇省志愿者工作先進個人
2013年: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籌辦工作先進個人,記三等功
2012年:江蘇省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
2011年: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博文特別單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