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明,男,羌族,中共黨員,清華大學環境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
王佳明同志曾獲清華大學“無償獻血優秀個人”、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員”、清華大學“十佳志愿者”、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優秀黨務工作者”、清華大學學生年度新聞人物、清華大學“一二·九”輔導員獎、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首都無償獻血先進個人、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國家獎學金等多項榮譽。
汶川地震那年,他和63名同學廢墟中走出,因為他要和鄉親們一起從災難中走出來,重建家園。在清華園讀書期間,他參加了11次無償獻血,他說因為他知道,汶川地震發生第二天,清華師生653人共獻血910單位,約為當時北京支援災區血液總量的1/6。2012年本科畢業,他選擇去西藏支教一年。剛到西藏時,他收到了一條哈達;而離開時,他收到了53條。
他是清華園中的海燕,不畏命運的風暴,不忘初心的感恩,勇敢飛翔在夢想的天空。他就是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王佳明。
王佳明同志來自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一個偏遠的山村,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他還是北川中學一名普通的高三學生,作為班長,他在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組織自救,并和其他人一道挖掘生還者、搶修道路、為搶救生命贏取時間。第二天,在不斷的余震中,他作為組織者帶領其他63位同學撤離北川中學,徒步山路幾十公里,把同學們安全送到安置點。
王佳明同志2008年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并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學習,他在學校在努力汲取來自各方面的養分,深受汶川地震的震撼和身邊人投身公益的感染,他明確了人生理想和方向。“感恩,責任,幫助身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成了他心中的信念。他在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期間,擔任“中國故事”志愿者。他積極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從2008年至今,總共獻全血11次,累計獻血量3800ml,并帶動更多同學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
王佳明同志本科畢業后參加清華大學第十四屆研究生支教團,于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赴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支教一年。面對高海拔缺氧的高原環境,面對一張紙渴望求知的面孔,他扛起了責任與擔當,除擔任《流域水文學》《3S技術及其應用》等4門課程主講教師外,還參加“綠葉支教”志愿活動,利用周末指導農民工子弟學習,參加高考前心理輔導志愿活動,對拉薩市5所高中,數千名學生以講座等形式進行輔導。支教一年,他與同學們亦師亦友,不僅傳播了知識,更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期望,離崗前的最后一天,全班53位同學為他獻上了潔白的哈達。
盡管時代變了,但是王佳明覺得仍舊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他可以以輔導員身份和同學們去一起經歷,共同成長;他可以和支教團的戰友們一起去西部支教,奉獻教育;他可以和小五爺們(“小五爺園”微信公眾號負責運營的同學們)一起工作,傳播思想,靠譜地熱愛中國;他可以和要去地方工作的同學們一起扎根基層、服務人民,他覺得我們年輕人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因為我還活著,所以必須堅強,必須去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這是王佳明的心聲。
轉眼間,王佳明就要研究生畢業了,他說他會回到家鄉四川工作,他希望將在地震后感受到的這份厚實的愛去溫暖更多的四川人,他立志會一如既往地把感恩化作學習、工作的動力,爭做一個純粹、有擔當、勇于奉獻的清華人。
王佳明同志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情懷,其品質很好地詮釋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是來自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同學的杰出代表。多年來,王佳明將“感恩、回報”銘記在心,勇擔責任,身體力行,點燃愛心接力的火把,把光明、溫暖和希望傳遞,懷揣夢想,不忘初心,從一點一滴中踐行理想信念,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用責任與擔當譜寫一曲青春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