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簡歷
朱以財,男,漢族,中共黨員,1983年2月生,高級職業指導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員,全球創業指導基金會實習創業認證教師,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輔導員博客頻道特聘顧問,2005年8月起從事輔導員工作,2012年擔任泰州師范高等?茖W校外國語學院2011級(262人)輔導員。
二、獲獎情況
2011年江蘇高校“大學生最喜愛的輔導員”(十佳);
江蘇省優秀輔導員;
2012年度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
2012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
2012年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博客評選優秀博文獎(3篇);
2012年江蘇省首屆高校輔導員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
2011年首屆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博客網絡評選最佳人氣獎、優秀博客獎、優秀博文獎(2篇);
2011年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工作論壇優秀論文獎;
2011年江蘇省高等學校教育管理優秀論文二等獎;
2011年江蘇省第十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2011年江蘇省“金賽杯”新聞圖片競賽三等獎;
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
江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特別獎;
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工作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江蘇高等學校教育管理優秀論文三等獎;
江蘇大中專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調研報告二等獎(2次)、三等獎;
江蘇省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優秀論文一等獎(2次)、二等獎;
被評為校優秀輔導員(3次)、優秀共產黨員(2次)、先進工作者(3次)、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3次)、優秀特約通訊員(2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3次)、創業方案設計大賽最佳指導教師(2次)、青年教師科研先進個人等;獲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研究一等獎(6次)、校黨建課題研究一等獎(2次)、《高校教師廉潔從教讀本》讀書心得一等獎、就業創業指導課程賽課三等獎、優秀課件評比三等獎等。
三、工作情況
“輔健康成長,導理想信仰,員(圓)青春夢想。”這是朱以財對輔導員這份職業的角色理解,秉著這份理解與信念,他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了八年;八年里,他勤奮耕耘、靜靜守望,用滿腔的熱忱與融融的愛心,澆灌輔導員工作這片沃土。他堅信“有愛就有責任”,把自己的理想、青春、幸福與快樂融入工作,在鑄就學生夢想的同時,實現自我,收獲感動,學生親切地稱他“財哥”。
八年里,他用行動詮釋,用耐心打造,用恒心堅持,用真情服務,用智慧經營,用平常心對待這份神圣的職業,八年的追求與堅守,八年的喜樂與憂苦,八年的創新與超越,他把輔導員這個“小角色”做成了眾口贊譽的品牌,受到學生及家長的高度贊揚,不僅成為學校優秀輔導員的杰出代表,而且在全國輔導員中也有著一定影響……
八年里,他深入學生中三千多次,面對面約談學生一萬多人次,與近千名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資助貧困生六千多元,主持、參與省、市、校級課題27項;撰寫和發表論文58篇(核心21篇,CSSCI期刊10篇),積累工作日記50萬字,獲得67項表彰,培養3個省級先進班集體、6個市級先進集體以及14個校級先進集體。
他提出問題學生“觸動教育”、學生教育“過程管理”、班級“量化管理”、學生工作“嚴+研”等理念,開展“陽光成長心語”、“陽光‘舍’影”、“財哥面對面”、“陽光教室”等特色工作,被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湖南大學生網、甘肅大學生網、遼寧大學生在線聯盟、江蘇教育網、泰州電視臺、泰州日報、泰州新聞網等媒體報道40多次。
他用博客、微博架起溝通之橋,1200篇博文,2.2萬條留言,90萬次瀏覽,2600條微博,12萬字“陽光成長心語”,記錄他與學生一起走過的點點滴滴,見證他們共同的成長與進步……其博客在第一屆、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博客評選中榮獲最佳人氣獎、優秀博客獎、優秀博文獎。
2012度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論文評選,他的論文《基于個性化視角的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歸因與調適》提出輔導員工作“雙0”模式、學生評價輔導員工作實績體系、輔導員“臨床式”學習與培訓模式等觀點,得到專家評委的肯定,并榮獲二等獎,這是江蘇高校輔導員在本次評比中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全國唯一獲得這一獎項的?圃盒!
2012年,他獲得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最高等級“高級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作為副主編,編寫兩部就業指導教材和大學生學習指導讀物,撰寫的十多篇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等文章被湖南大學生網、甘肅大學生網、遼寧大學生在線聯盟、海南金龍網等十多家網站轉載。
2012年,他獲得“2011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江蘇省首屆高校輔導員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三篇博文被評為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博客評選優秀博文,獲獎總數榮列全國高校第三、江蘇高校第一。
2012年,他借助輔導員年度人物評選、輔導員職業技能競賽、輔導員工作論壇、優秀輔導員博客評選以及各類輔導員培訓平臺,整合資源,發起并建立高校輔導員聯誼會群、高校輔導員之家、江蘇高校輔導員論壇等網絡交流平臺,制定《高校輔導員聯誼會群章程》,1200多名輔導員入群,覆蓋全國各省(市、區),并于5月開展首次聯誼,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河南教育網等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作為活動發起者和組織者,他前期精心籌劃一個多月,自籌1.5萬余元活動經費。
2012年,他成為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輔導員博客頻道的專欄作者,被聘為該頻道特聘顧問。7月,參加全國高校輔導員博客精英夏令營,在開營式上作主題發言,并撰寫1.5萬字的夏令營側記。由于工作突出,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專門給學校發去感謝信,感謝他對網站的內容建設作出的突出貢獻。
讓師愛與責任化為習慣
工作的第一天,他就告訴自己:選擇輔導員這個職業可能是一種偶然,但一旦選擇了它,就要用一生的熱情、責任和忠誠去對待它。他告誡自己,不僅要在輔導員這個崗位上一直干下去,而且要干出成就,成為大師級的輔導員。
作為輔導員,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責。“人生導師”,他看得比什么都重。“走上這個崗位,我就肩起了一份責任。既然肩起這份責任,就要把責任當做習慣。”他不僅這樣說,更是這樣在做。
他總是隨身帶著一本自己設計的筆記本,本子上記滿了每個學生的情況、談心時間和要點、已做和要做的事等。這樣的本子至少有近40本,幾十萬字,上面的每一件事,都是他親自做過的。
他真誠對待每一位同學,平時關注每一個學生、包容一切學生,無論何時、何事都為學生著想。他特別關注問題及困難學生群體,盡可能地幫助其解決思想、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八年來,他先后幫助10多位孤兒、50多位單親家庭學生和100多名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許多同學獲得獎學金,有的做了學生干部,被評為三好學生,并有90多人入黨。
一次,他抱著3個月大的兒子在學校附近網吧找到班上一位他跟蹤和關注已久的“問題學生”,當晚,他帶著兒子在寒風中與其談了兩個多小時,兒子因為嚴重受涼住進醫院。在他耐心教育和悉心引導下,這位同學終于被真誠和耐心打動,并在他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學業,畢業后順利出國留學。
09級英語教育專業有個女生有嚴重的厭學情緒,在一次請假回家后沒有返校,原來該生跟家長表達了退學的念頭,遭到了家長的反對,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他先后五次打車到該生家中,與家長溝通,發動全班同學通過QQ、手機、郵件等途徑勸其返校。但該生一直躲避大家,換了手機號碼,落腳點也變個不停。半年里,他輾轉多個城市,每天通過各種途徑給該生留言,終于用誠意打動了她,將她重新帶回課堂。
2011年9月,剛入學不久的11級英語教育專業蔡唯偉被查患上淋巴癌,需要手術費50多萬,蔡唯偉是一名棄嬰,被句容縣農民夫婦撿回養大,為了看病,家中變賣了所有家具。得知這一情況,他與院領導、班主任一道,發出了《愛,讓死神靠邊》的募捐倡議,并在其博客、微博、QQ空間以及50多個QQ群內轉發,許多愛心人士看到后紛紛伸出援手,有他的同學,有已畢業的學生,也有很多很多陌生人。最終,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募得善款近10萬元,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中國文明網、新華報業網、中國江蘇網、泰州新聞網、揚子晚報網、泰州日報等媒體對此次感人的“生命接力”行動進行報道。經過一年的治療,蔡唯偉病情得到緩解,并順利返校復學。
這些只是他工作的一個縮影,八年來,他始終如一深愛著自己的工作,像對待自己的兄妹一樣愛護每一位學生,并把這種愛融在繁雜瑣細的日常工作中。
讓追求與堅守融入血液
“對事業的追求與堅守融入了他的血液,他一直在拼命、忘我地工作,經常加班、熬夜,甚至通宵,從不計報酬。”領導和同事這樣評價他。
八年來,學生們來了一批又走一批,但他們對朱以財的喜愛始終如一。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到他的身影,學生就有了主心骨,就像他博客和微博的名字—“財哥和你在一起”,他的心永遠和學生連在一起,永遠和輔導員這個職業守在一起。
他把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牢記于心,并堅持在他們生日的當天送去溫馨的祝福和生日蛋糕。每到中秋、端午,他給學生送月餅、蘋果、粽子,學校放假,他自費帶不回家的學生游泰州,請他們吃飯。由于工作忙,他多次推遲婚期,結婚那段時間,由于軍訓,只請了1天假,國慶節,又把班上20多位沒回家的學生接到家里,和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特殊的“蜜月”。
他從來沒有“時間”概念。學生病了,只要一個電話,不管多晚,即便假期,他都會第一時間送學生到醫院……八年里,他先后為學生墊付醫藥費、營養費等三千多元。
他堅持每天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談心,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在學校,宿管員和保安對他最為熟悉,因為他經常在學生宿舍熄燈后才回家,又經常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大樓。有時學生經過樓下,看到辦公室亮著燈,會發上一條短信:“老師,看您燈還亮著,還沒回去吧?今天周末,早點休息啊。”由于平時早出晚歸,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早上離家,孩子還未醒,晚上到家,孩子早已睡了,忙的時候,兩三天才能看到兒子一次,但他并不覺得遺憾,因為他把更多的時間給了自己鐘愛的事業和學生。
他的妻子是學校一名兼職輔導員,對他的工作極為理解和支持,每到周末,他們就帶著兒子到校加班,他把每周日的上午定為“陽光教室”,跟學生談心、做心理輔導,思考下一周的工作安排。
由于工作出色、踏實肯干、科研能力強,學校曾幾次想調他到別的崗位。許多人問他:“如果轉到教師崗,以你的科研能力,將來評個教授也沒問題,輔導員這么辛苦,你為什么要選擇她?你后悔過嗎?”他說:“為了理想中的那份信念,為了心中那份執著,為了肩上那份責任,所以我沒有后悔過,將來也不會后悔,輔導員與教授同樣重要,她能讓我能用青春和智慧,影響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這是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選擇。做輔導員,做一輩子的輔導員,我無怨無悔……”
讓創新與超越成為常態
每天早上6:00,學生都會準時收到朱以財發送的“陽光成長心語”。多年來,他累計發送成長心語12萬字。這些成長心語,或幽默搞笑,或深刻哲理,或原創,或轉自他人。從最初的飛信、QQ群到后來的博客和微博,數千條“成長心語”,在他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之橋。
他的博客和微博圖文并茂,他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見所思和生活感悟寫出來,和學生們一起分享,從心理輔導、安全衛生到愛情友誼、評優入黨,從就業指導、職業規劃到課余生活、社會實踐……他把文字寫到學生的心坎上,每每遇到學生出現思想波動的時候,他都會以文字的形式及時化解學生心里的難題,學生也會在網上留言、吐露心聲和自我反思。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扎實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他堅持從把握學生的思想規律入手,注重理論創新和實踐研究,努力做一個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積極超越的輔導員。2010年以來,他參加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指導人員資格認證、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教師的培訓與學習。2010年8月,取得全球創業指導基金會(NEFT)實習創業認證教師資格證書,2012年7月,獲得“高級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
一路走來,有耕耘,有收獲,有辛酸,有喜悅。朱以財用師愛與責任詮釋著輔導員工作的價值,用執著與堅守為學生編織著美麗的夢,用創新與超越描繪出自己的未來。正如他說的那樣,“我的心永遠交融于學生的生命之中,我的成長永遠與學生的成長疊合在一起,學生就是我的事業。輔導員,是我以心換心的無悔選擇,我將繼續用心堅守這份選擇,在堅守中成長,在成長中執著,做學生心中永遠的‘財哥’,為其‘博’導人生,‘客’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