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育人,勾勒學生“玲”瓏人生
——淮陰師范學院輔導員侯美玲事跡材料
一、個人簡歷
侯美玲,女,漢族,1981年10月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2006年7月起從事輔導員工作,現任淮陰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講教師。
二、獲獎情況
2014年 撰寫案例入選國家教育部關工委優秀案例;
2014年 江蘇省輔導員年度人物;
2014年 入選人民網30年30位老師珍藏相冊;
2014年 負責項目榮獲江蘇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2013年 研究文章入選《江蘇高校基層黨支部優秀工作案例100例》;
2013年 蘇北地區本科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二等獎;
2013年 研究課題獲江蘇省教育系統黨建研究會立項;
2013年 負責項目兩次榮獲江蘇省紅十字會“博愛青春”志愿服務項目;
2013年 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
2012年 江蘇省優秀青年志愿者;
2012年 研究課題被確定為江蘇省志愿服務理論研究課題;
2012年 所帶1102班榮獲江蘇大中學校百強“活力團支部”;
2011年 負責項目榮獲江蘇省“百優志愿服務項目”重點項目;
2011年 江蘇省基層團建示范點;
2007年 江蘇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
2011年 淮安市優秀青年志愿服務指導教師;
2011年 淮安市五四紅旗團委;
2013年 淮陰師范學院“我最喜愛的老師”;
2013年 淮陰師范學院首屆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一等獎。
三、工作情況
她,畢業于東南大學藝術傳播系,學藝八年,畫筆最終卻不是落在紙上,而是落在每個學生的未來路上;她,始終篤行“做德育要有情有義,做教育要有滋有味”,工作八年,以“藝”化人,以“情”動人,以“美”育人,勾勒出一位又一位學生的玲瓏人生。她就是我們親切美麗的輔導員---侯美玲。
美在專情:做學生生活的貼心人
1.吉祥三“保”:侯阿姨 “有的人把輔導員工作當成謀生的職業,有的人卻把輔導員工作當成終身追求的事業”,侯美玲屬于后一種。許是女子與生俱來的母性,她像保姆,關愛每個學生的生活,無微不至;像保潔,關注每個學生的宿舍,定期走訪;像保安,關心每個學生的安全,面面俱到。她就像學生的媽媽一樣,噓寒問暖,用她一顆滾燙的心,為我們驅走寒冷。8年,她堅持撰寫“‘青團’成長記”,記錄了353名學子的成長軌跡,見證了那些年我們一起有過的青春。打開成長記錄,里面有這樣一位同學,他是孤兒,因為自卑不辭而別,臨行前,他給班長發了一條信息,“我去徐州打工了,你和侯阿姨說一下,讓她別擔心。”得知這個情況,侯阿姨不顧自己已有4個月的身孕,立即踏上開往徐州的列車,在她的幾經勸說下,他終于回來繼續學業并在畢業后找到了很好的工作。畢業聚會上,他很感謝侯阿姨對他的不拋棄不放棄,說侯阿姨的一句話讓他永生難忘——“永遠也別覺得自己有多卑微,即使自己再不堪,世上也只有一個你。”
2.鄰家女孩:侯姐姐 在2006年新生報到的那一天,她嬌小的身影忙前忙后,幫助學生安排宿舍,和家長聊天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幫助經濟困難學生辦理“綠色通道”,介紹專業特點和就業前景……可能是剛剛畢業,也可能想象不到大學里有這么年輕的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和家長都把她當成大二、大三的學姐。她的熱情接待,讓初來乍到的新生對校園的陌生感一下子消除了,他們拿出手機,在通訊錄存下她的電話號碼,名稱一律是“侯姐姐”。為了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她還精心設計了“知心工程”:3天1次“交流面對面”,7天1次“人生導航班”。8年來,710余人次與她面對面地傾訴困惑和迷茫,她用真誠溫暖了受傷的心靈,用智慧點亮了前進的征途。
3.潮流達人:侯美美 雖然她是輔導員,但作為80后的她愛炫愛秀、愛混搭,也愛29塊的T恤;愛星座、愛淘寶,更愛6厘米高跟鞋。她樂意陪你看花花世界,PO圖修圖玩轉美顏,徹夜不寐共追韓劇,痛哭流涕傳遞紙巾……她知道你身邊發生的細微小事,她了解你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她用你最熟悉的語言、最接受的方式與你聊天,她理解你的青春無畏,體諒你的叛逆不羈。每天,微信、短信、人人、QQ、BBS是她與學生永遠不散的約會,理想、學業、就業、情感、時尚是她與學生永遠談論的熱點。你知道的遠不及她了解的,你輕狂年少她帶你重回正道。她發揮自己藝術專業的優勢,舉辦“向日葵男人幫”訓練營,塑形體,教禮儀,幫助學生塑造青春之美;開展“翔宇”勵志大講堂,拓視野,促思考,提升理工科學生的人文之美。8年,訓練營共培訓學生537人,幫助很多同學發現了自己的美。她是我們的侯美美,我們永遠的潮流風向標。
美在專注: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1.“偶像效應”:樹立學生核心價值觀 今天的大學生,都是90后,是“幸福的一代”。然而在他們很多人心中,談“幸福”很奢侈,也很矯情,他們沒有偶像,魔獸進行時,任務的進展主宰一切。在深入調研了學院大學生的思想現狀之后,她開展了以周恩來總理為偶像的“新偶像”學習活動。組織全體學生瞻仰周恩來紀念館,讓學生走近偶像;召開“用恩來精神點亮人生”主題班會,讓同學們學習偶像精神;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她還實施一年級“學周”,二年級“思周”,三年級“行周”,四年級“傳周”的“四步走”戰略,構建了“以學院為龍頭,社團為依托,班級為基礎”的周恩來精神學習網絡,探索出“菜單式”、“導師制”、“微平臺”的周恩來精神學習模式。實踐之余,她還積極進行工作理論研究,參與省級課題2項,主持校級課題4項,她的兩篇研究論文被收錄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的實踐路徑》一書中。但最讓她感到幸福的是,她的很多學生找到了奮斗的方向和動力,他們說:“要向周總理學習,給自己的理想一點時間,給自己的時間一點理想。”
2.“幸福魔方”:打造室友關系潤滑劑 近幾年,大學校園暴力傷害事件頻頻見諸于媒體,從“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到“睡在我上鋪的敵人”,從親密無間到同室操戈,一時間校園隨處可見“感謝室友不殺之恩”的戲謔。為了正確引導室友關系,她立即策劃組織“幸福魔方”室友節。室友關系“大調查”,室友關系“微講堂”,“室友,我想對你說”主題團日,室友關系“金牌調解”,我為室友做件事“微善行動”,我的最美室友“榜樣評選”,一系列的活動有效增加了室友之間的溝通,協調了宿舍成員之間關系,濃厚了室友們之間的感情。在她的“金牌調解”下,46個宿舍矛盾及時化解,152位室友重建友誼,活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獲得了淮陰師范學院共青團工作創新創優二等獎。
美在專業:做學生未來的奠基人
1.“美”式育人:開辟獨特育人新視角 她是學美術的,她對美和道德上的鮮明辨別力使得一個又一個的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與才能,她認為輔導員就是學生的“贊美者”,育人,她有她的一套“‘美’式價值觀”:愛學習的和玩網游的都是好孩子,百萬年薪和浪跡天涯都是成功者……她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資質、稟賦、特長、愛好,采取不同的方法,施以不同的教育,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她的學生張潔愛好攝影,侯老師和他一起揣摩學習,鼓勵他追逐理想。現在,張潔已成為蘇州廣電集團媒體運營部總監。此外,還有“書法男神”侯文杰、“輪滑王子”杜春雨、“雙截棍大俠”王闖、“街舞達人”李珊珊等,都在侯老師的“心”發現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新舞臺。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她開始著手深入進行“美式育人”理論研究,撰寫了《基于學生對“美”式教育的需求研究》、《大學生激勵機制優化研究——基于“美”式教育的視角》、《高校“美”式教育管理模式構建芻議》等多篇學術論文。
2.“雪松行動”:探索資助育人新模式 “貧困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精神貧困、能力貧困。”為了幫助貧困生,她構建“受助-自助-助人”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一方面,她通過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引導他們在接受資助的同時也以實際行動感恩母校,回報社會,培育他們的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她通過這一過程而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鍛煉機會,為他們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平臺。她帶領學生走進“希望來吧”,為留守兒童開設興趣文化班;與市殘疾人托養中心長期合作,定期給殘障人士送溫暖;與淮安市血站中心建立長期合作,定期組織志愿者參加獻血活動;開展環保活動,宣講“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這些活動,為家庭困難學生的實踐鍛煉提供了豐富的載體,更讓他們學會愛自己、愛別人,學會創造幸福、感受幸福。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榮獲淮安市共青團工作創新創優三等獎。
她以美育人,做到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她不拋棄任何一名自己的學生,不放棄任何一次教育的機會。她關心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信任有過失的學生,尊重有個性的學生,賞識有進步的學生。
太陽無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無語,自是一種巍峨。當花輕輕的綻開,樹靜靜的成才,這些希望她一直用愛在澆灌,她是大學生青春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