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發現的一本書所帶來的思考、氤氳的書香、通明的燈火、不期而遇的邂逅……大學里的圖書館總是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感動,而圖書館的變化也牽動著同學們的心,那么近期的圖書館都有哪些新變化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呢?
“桌面清理大作戰”
已經是晚間十點,圖書館悠揚的閉館音樂如期響起。化學化工學院的王啟任同學正在收拾桌面上的書籍,準備離開圖書館。作為無數考研大軍中的一員,過去的半年里這樣的畫面在他身上每日重復。半年前,他的“自習地”一直都固定在圖書館六樓。而如今,由于圖書館管理人員實施了定時清理自習室桌面的措施,所以他在三樓和六樓都能夠輕松找到自習座位,也就不需要把書籍留在圖書館占座位了。對于學校清理圖書館占座的這項措施,王啟任表示非常贊同。“清理占座行為可以讓同學們更加珍惜在自習室的機會,還能夠讓座位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我感覺工作人員態度很好,在清理時會親切地提醒同學們把自己的物品及時帶走。”
此前,圖書館的桌面清理工作是由中南大學學生管理委員會(簡稱“學管委”)的成員負責,但由于許多備戰考研的同學不配合工作,桌面清理工作很難進行,很多同學占座位后卻不來自習,而一些想要在圖書館自習的人卻不能夠找到座位。最后雙方達成妥協,留出六樓暫不清理;因此,在此之前,王啟任和很多同學一樣,因為怕搶不到自習座位會一直駐扎在六樓自習。機電院的蘭同學回憶:“我經常一大早到了圖書館就發現四周桌面上堆滿了書籍,但書的主人卻遲遲不見人影。”這種現象的存在讓很多習慣于在圖書館自習的同學十分困擾。
事實上,為解決圖書館占座的問題,圖書館管理人員已經做出過許多嘗試。然而,不論是學管委協助清理桌面,還是期末時免費發放“愛心占座牌”,以此來表明在某個時段這個桌子有人使用,而在這個時段以外其他同學可以隨意使用,都收效甚微。而從今年5月1日開始,圖書館門口擺出公告——“學校將在每天晚上閉館后清理所有桌面,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占座行為,請讀者帶走所有個人物品。”與此同時,圖書館將這一工作外包給物業公司,每天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清理桌面,被清理的書籍及個人用品將會被放到指定儲物間。到現在,這個規定已經實施了近半年。在這半年里,同學們也逐漸養成了自覺帶走書籍的習慣。臨近閉館之際,在自習區域一眼望去,桌面上干凈清爽,似乎在等待著第二天前來自習的人。
對于圖書館的這項措施,絕大多數同學都表示十分贊同。化工學院的賀同學表示:“圖書館的座位作為公共空間,位置有限。清書減少了占座情況的發生,極大地提高了座位的利用率。”
別樣的排行榜
在圖書館的入門處,有一排整齊的展板十分引人注目。這些展板上陳列的分別是中南大學2015年讀者借閱排行榜、讀者入館排行榜,以及圖書借閱排行榜。得益于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從2014年起,中南大學圖書館就開始統計相關的借閱數據和入館數據,并根據不同標準設置排行榜。數據顯示,2015年位于讀者借閱排行榜榜首的商學院曹劍同學借閱冊次多達523次,信科院的張原同學以902次入館次數位居2015年讀者入館次數排行榜第一。
岳克豪,法學院14級學生,2015年在圖書館借閱122冊次,保持著約三天一本書的閱讀頻率。當被問及為何會有如此高的借閱量時,岳克豪如此回答:“我覺得前人講的‘書非借不能讀也’很有道理,在圖書館借了書就會督促自己讀完它們。”信科院大三的呂鑫同學2015年入館次數總計844次,在他眼中,閱讀是一個重新認識世界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總能在書里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一些在真實可觸的生活里難以直接接觸的事物。閱讀仿佛就是一場旅行,我享受這個過程。”呂鑫說道。
除了借閱書籍以外,圖書館也是眾多中南學子最鐘愛的自習場所。“我很喜歡圖書館窗明幾凈的環境,它是靜下心來閱讀和學習最好的場所。”信科院大三學生劉金戈說道,而2015年他在中南圖書館借閱冊次為130次。說起圖書館,商學院的蔣原同學頗為開心,他說:“我感覺在圖書館寫作業的時候效率最高,可能是這種特定的氛圍比較容易激發學習熱情吧”。
除了閱讀和自習,大家對書籍的質量及分布問題也非常關注。 “學校的圖書種類很豐富,而且書籍更新也很及時。”盡管如此,蔣原仍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認為圖書館的書籍分布狀況還有待改進。 “我希望圖書館的書籍安排更合理,湘雅圖書館里陳列的非醫學的書太少了,年份久遠的一些書都在鐵道,本部這邊文史類的書偏少了些。”關于書籍分布的問題,圖書館的相關負責人解釋道:“各校區書籍分布不太合理,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近幾年學校也很關注這個問題,也采取了相關措施。但校區間的書籍流通與入庫是項大工程,要想短期內全部完成非常困難。”自2003年起,中南各大圖書館已經開放了館際互借的功能,每周會有專門的車運送這些跨校區借閱的書籍,從而盡量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中南人讀經典”
“一校一書——經典、精讀、經世”是由湖南省教育廳組織、湖南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具體實施、全省普通高校共同參與的閱讀推廣活動。通過網絡投票和問卷調查的形式,我校確定2016年推薦的精讀書目為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此后,在全校范圍內,中南學子掀起了對《平凡的世界》的閱讀熱潮。學生們不僅積極參與到針對這本著作的讀書心得評選活動中,還熱衷于和他人分享讀書心得。關于《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南學子有許多想說的——
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時,吳凱還是中南大學一名本科生。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如今已是機電院輔導員的他在談起這本書時仍然深有感觸: “當年看這本書,并不能體會個中滋味。現在年歲漸長,人生閱歷豐富了,才算是真正讀懂了主人公孫少平。在無數個難熬的時刻,是他教我淡然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差異,去過一個平凡卻又不尋常的人生。”
資安院14級的周宇同學則不但喜愛這本書,還對著作者路遙充滿敬仰之情。 “《平凡的世界》是部偉大的作品,真實地還原了當時的歷史。路遙為創作出這部史詩性巨著,即便在病危彌留之際也堅持執筆。”提到路遙,他滿心仰慕: “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一直以來,他的心中都有一個作家夢,希望能夠成為像路遙那樣的優秀作家。而在路遙的影響下,周宇每天堅持閱讀和寫作。寒來暑往,六年過去了,他也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網絡小說作者。
如果說在《平凡的世界》這部經典著作中,吳凱看到的是人生,周宇看到的是堅持。那么另外一些中南人的心中,它則是另一番模樣。它是愛情與世俗的對抗的故事,即便最終結局不甚圓滿,但在主人公們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愛已永生。“故事的最后,田曉霞和孫少平終于掙脫了世俗的束縛,讓我深受感動,愿意去相信終究還是有美好堅定的感情存在。” 公管院16級學生楊婉婷如是說。而在微電子專業16級學生張中錦的心目中,這個故事也是理想與希望的化身。“即使身處困境,孫少平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仍然想著憑借知識逃離困境,向往美好生活。這種對理想的渴望與向往,超越了年代的限制,激勵著我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奮斗。”張中錦如是說。
卡爾維諾說過:“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能夠帶來新發現的書,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也許經典就是如此,它總是能夠給人帶來熟悉又新鮮的味道。《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讓中南學子跨越時空接觸到作家路遙所生活的年代,也豐富了大家的精神世界。很多學生希望學校多多開展“一校一書”之類的活動,從而引導更多人從閱讀中汲取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