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將來的輔導員們:
大家好!
我是經(jīng)濟管理學院2011級和2015級的輔導員梁燕亮。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幻想“梁燕亮”這三個字代表一個名人,可是三十多年過去了,它還僅僅只是一個人名。我于2011年7月15日來到北京化工大學,成為一名輔導員,正式開啟了一段“幸福與痛苦齊飛,汗水共淚水一色”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轉瞬之間,時光已經(jīng)翻轉了七年。
七年了,我的發(fā)型越來越“簡約”,都不敢說我也曾有過長發(fā)飄飄的年紀;我的體型越來越“臃腫”,都不敢說我也曾有過玉樹臨風的歲月。時間會帶去很多,比如容顏。時間也會帶來很多,比如閱歷。七年,不長不短,是我人生至今的五分之一多一點,是我第二母校年齡的十分之一多一點。這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重疊的時間,恰是我人生最寶貴和最美好的年華。正逢我的第二母校甲子華誕,我要以一顆赤子之心祝她生日快樂。我們以母校之名,相聚于此,我要以崇敬之情感謝各位前輩們,在輔導員的道路上,我們踩著前輩的腳印不斷前行。
說到七年,大家一定會想到“七年之癢”這個詞。七年是我們的愛情或婚姻的關卡。說來也是,當花前月下慢慢變成柴米油鹽,當如花美眷慢慢變成家庭主婦,當小鮮肉慢慢變成油膩大叔,你說你會不會“癢”呢?在我自己看來:癢或者不癢并不成為一個問題,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癢”。一年做七件事情,可謂“充實”;但七年只做一件事情,那應該叫做“堅持”,充實是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而堅持是人生的一種精神。
我想簡單說說,七年輔導員帶給我的關于“堅持”的一些啟示。
一是堅持初心不改
初心不改,是對理想的堅守。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共產(chǎn)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那輔導員的初心是什么呢?在我看來就是“立德樹人”。如果這個初心是有經(jīng)絡的,那它的經(jīng)絡就是“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的三大問題。如果這個初心是有顏色的,那它一定就是紅色的,是以紅色的知識凝結紅色的理論,以紅色的理論鍛造紅色的思想。正像這兩年我一直在做的“紅色朗讀者——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閱讀分享”活動,給我的最大啟迪就是:我們要真讀,才會真懂;我們要真懂,才會真信;我們只有真信,才會真用。學生的思想就像哲學家洛克眼中的“白板”,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完成“染色”的過程,而輔導員就是其中拿著板刷的“粉刷匠”。是的!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更漂亮。
二是堅持誨人不倦
誨人不倦,是對教育的承諾。子曾經(jīng)曰過:“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我不斷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而不滿足,堅持教誨別人而不厭倦,僅此而已。孔子他老人家謙虛了,他的“僅此而已”,對我們而言當是“理想境界”。試想,成百上千的學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小到襪子如何洗、牙膏如何擠,大到迷茫如何解答、生死如何思慮。第一遍和藹可親,第二遍心平氣和,第三遍略有焦慮,第五遍,第十遍,第一百遍呢?恐怕我們很難“淡定”了。問題出在哪里?不是出在倦或者不倦,而是出在如何“誨人”。輔導員絕非“保姆”,盡管我們多少有保姆之行;輔導員也絕非“父母”,盡管我們多少有父母之心。輔導員是一個“不知足”的角色,我們不但想走進學生的生活,還想走進學生的思想,于是我們既要做“知心朋友”,又要做“人生導師”。能夠在朋友之親近和導師之高深之間尋找到一條“誨人不倦”的道路,唯有堅持不斷探索。
三是堅持學而不厭
學而不厭,是對自我的規(guī)約。輔導員為什么要堅持“學而不厭”呢?若不學馬克思主義,如何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若不學管理學,如何管理好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班級?若不學社會學,如何掌握學生群體行為背后的特質和共性?若不學心理學,如何透視學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小秘密?不學會生活,怎么引導他的生活?不學會學習,怎么指導他的學習?不學會愛情,怎么在他失戀時幫他走出暗無天日的自暴自棄?如此看來,輔導員就是一個復合型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要成為如此之材,唯有堅持學而不厭才能達成。
四是堅持馳而不息
馳而不息,必至所境。幾十年來,北京化工大學的輔導員們,一代又一代人用鍥而不舍的精神累積成輔導員事業(yè)的豐碑。在座的每一個輔導員都是其中閃亮的一部分。馬克思說:“歷史不外是各個時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chǎn)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條件下繼續(xù)從事先輩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改變舊的條件。”前輩們或不以后輩為目的,但他們用自己大無畏的奉獻,為我們后來者奠定了堅實的根基、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鋪平了順直的道路、凝練了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后來者繼承前輩們的物質的和精神的財富,而又在必要的時候勇敢的“揚棄”,他們將以“歷史復活者”的姿態(tài),向著更高的目標前行。前輩們不必悲嘆,因為每一刻現(xiàn)實的成就都是以往歷史的凝結,承載著以往歷史的全部因素。在后來者身上,我們將看到前輩們精神的“復活”。熟悉我的朋友們或許會忽然意識到,上面這一段才是我平時的說話風格。
想對即將做輔導員的新人們說:前輩們是我們永恒的財富。你知道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想對正在做輔導員的同事們說:向前輩們學習,為后來者開路。你知道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是很有壓力的。
想對做過輔導員的前輩們說:沙灘留給你們,海浪屬于新人。你知道的:長江后浪推前浪,何不沙灘曬太陽,看看風景,鼓鼓掌!
愿我北化:憶甲子崢嶸,守望百年夢想;愿我學生工作: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愿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將來的輔導員們能感恩于一段不平凡的旅程,過著幸福的生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