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簡歷
夏睿,女,漢族,1987年2月生,中共黨員,理學碩士,講師。2011年7月至今,擔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輔導員、團委書記。負責本科二、三、四年級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累計擔任過7個年級14個班932名學生的輔導員。作為蘭州大學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咨詢中心負責人,承擔《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課程教學,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創業指導師等職業資質15項,榮獲校級及以上榮譽30項。
二、工作情況
在“中國最孤獨的大學”蘭州大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像一株胡楊,扎根西部,用堅守托起青春翱翔的翅膀;他們像一泓清泉,不忘初心,用大愛灌溉西部未來的希望。他們“亦師”兢兢業業,“亦友”溫情相伴。他們,就是輔導員,而夏睿是這支隊伍中的旗幟和表率。在西北黃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她,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努力讓西部大地上每一個的青春夢想,都值得飛翔。
(一)價值引領:以成長助力根植西部的青春夢想
“西部生源多,農村生源多”是蘭州大學生源構成的客觀事實。偏內向敏感、社交能力弱、自我定位低是夏睿在工作中與很多學生接觸后的直觀感受。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被“空心病”感染,或茫然無措,或自我放逐的當下,如何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引領他們發掘個人價值,思考存在意義,將個人成長與時代發展、家國命運緊密相連,成為她工作中最棘手的任務。用志愿服務喚起學生的價值感,協助定位未來發展目標,聚焦當下更有意義的大學生活,是夏睿逐漸摸索出的“三板斧”。
“愿與你一同為西部這片土地的點滴改變而努力”
堅持引導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找尋個人價值,推動志愿服務在“大思政”格局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助力,夏睿邀請專業課教師指導開展“具社工元素”的志愿服務項目,學生參與率達100%。涌現出愛心接力15年的“心靈有約助老計劃”“留守兒童微光計劃”“農民工子弟小學國學夏令營”等十余項志愿服務項目。先后獲得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MCA特別獎、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等榮譽。來自湖南的小周,家庭條件優裕,沉迷于網絡游戲,被學業預警兩次。當他被夏睿強拉出宿舍,走了近十里山路,來到孤寡老人家中時,拉著老人粗糙的手許久未言。后來,他成為學校志愿服務的先鋒,也再未出現掛科課程。“老師,我有幸可以不為生活操心,但我愿用我的行動,給這片黃土地增添些許色彩”。
“愿為每一段成長提供最有力的連結”
基于蘭州大學學生特色和成長規律,夏睿匠心設計以“4cm超市”為核心的大學生分類指引成長體系,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更突出的個人發展。每天進步1cm的愿景,“自選超市化”的問題解決途徑,深受學生歡迎。“4cm超市”的核心是用深度傾聽和啟發式教育喚醒學生內在驅動力,有針對性的解決困擾學生的發展性問題。通過團體輔導開展不同能力增長點為主題的大學生成長工作坊。夏睿完成237例1000多小時的個體咨詢及9例200多小時的團體輔導,指導學生1300人次,形成分類問題案例報告5冊。來自新疆的學生小胡,初入大學,迷茫無措,來到“4cm超市”求助。經過5次個體咨詢后,將出國留學成為學者梳理為發展目標,四年里,夏睿悉心指導,為他訂制不同階段的發展策略,小胡最終被國際名校全額獎學金錄取。“老師,謝謝您讓從未離開過西北的我看到,只要敢想,只要去做,我的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愿用電影帶你看盡人生風景”
為了彌補校區離城市較遠的短板,幫助學生實現視野更開闊的個人發展,夏睿和同事探索開展“電影人生”活動。經過6年的整合,提出大學生成長發展軌跡模型,鼓勵學生以自我教育和自我體驗為出發點,通過觀影體驗中的引導及持續跟進回饋,提升學生對職業世界的認知,發掘更優質的成長選擇。目前,完成電影解讀96部,與學生的互動《我的人生劇本》7萬余字。來自甘肅的小唐,抱著看場電影的想法來到現場,在觀影后的現場互動中一言不發,回去卻寫了長長的郵件。從此,她大學二年級的每個周五,未曾缺席過任何一期電影。“老師,未來我要成為一名小學老師,或許仍在西部,但我要先出去讀書,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二)“道”“術”結合:用創新滋養根植西部的教育夢想
有了“三板斧”,僅是“術”的升級。面對大學生群體的“新常態”,如何創造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新路徑、新方法,使其內容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入腦入心,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道”與“術”的統一,成為夏睿工作中最常思考的問題。
因事而化,勤思常進。
針對學生黨員中存在的入黨后理論學習自覺性差等問題,提出“3+3”黨員質量提升工程,即“主題學習”“成果展示”“黨員講堂”3種理論學習模式,督促學生黨員把握時政熱點,自己緊扣主題學;小組“頭腦風暴”討論;結合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青年學生講;輔助以“黨員進宿舍”“黨員進社區”“黨員先鋒服務隊”3種實踐服務方式,秉承“問題意識”每周走訪宿舍;秉承“服務意識”每月前往社區;秉承“奉獻意識”定期開展服務。以“輸入+輸出”的理念,探索出學生黨員質量提升的新路徑,所在學生黨支部多次獲得黨支部精品活動立項及先進黨支部等榮譽。
因時而進,以文化人。
探索基于學科優勢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專業自信的同時,豐富大學文化場域的內涵,成為夏睿開展“第二課堂”教育的著力點。經過持續凝練,“走近哲學”系列活動應運而生。在全國高校率先進行以哲學推介為核心的校園主題教育活動,首次嘗試將人性教育與哲學視角通過高校第二課堂的方式予以呈現,在校園文化中融合產出。學生主動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談哲學,講國學,刊印《走近哲學》文集共五輯12000冊,覆蓋人次逾萬人;顒哟硖m州大學申報2016年甘肅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由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生專業大賽支持與獎勵項目支持,成為蘭州大學校園文化精品項目。
因勢而新,模式轉變。
在大學生“班級+宿舍”傳統組織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探索“文化導向型”社區的建設。通過以能力為本位的學習型社區、以興趣為本位的生活型社區、以價值觀為本位的虛擬社區的建立,以共同成長為核心目標,建立社區型成長組織。組織內實行“層級式”朋輩管理,鼓勵學生將個人成長融入所屬社區。在社區化管理的推動下,“每日國學”在線推送小組、“新技能get”戰隊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使每位同學找到歸屬的同時,在組織中發揮出自己最大價值。創新管理模式后,學生所在集體屢獲全國高校優秀社團、十佳班集體、十佳宿舍、紅旗團支部等榮譽,實現了社區化管理與傳統組織管理的無縫對接。
(三)服務學生:用真情陪伴根植西部的成才夢想
“愿在每個學生的生命中鮮活地存在過”
用愛陪伴學生成長,夏睿堅信教育在如影隨形的相伴中才能悄然生根,在心悅誠服的浸潤下才能全然信賴。凌晨,當學生因突發急病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時,她一路陪伴;當學生因為上頜骨骨肉瘤危在旦夕時,她在病房守候相伴;當學生出現感情問題時,她徹夜在QQ上與其聊天,勸慰陪伴;當學生因為父親車禍去世出現退學念頭時,她鼓勵陪伴,將學生帶回課堂,完成學業。當畢業一年后的學生因為不能適應職場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時,她通過“煲電話粥”,遠距離陪伴,為其梳理發展路徑。
“愿在陪伴中發現你生命最閃光的部分”
她勸說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學術活動,學生填補了學校在全國“挑戰杯”文科組獲獎的空白;她帶領學生前往西部山區開展社會實踐與田野調查,學生在各種科研創新大賽中屢獲佳績;她為出國的學生建立“Englishcorner”,為考研的學生建立“師哥師姐說”,為找工作的學生建立“就業競爭力提升訓練營”;她鼓勵內向羞澀的學生競選學生干部、鼓勵自由散漫的學生成為項目負責人。“私人訂制”的成長精準服務下,學生勤奮上進,3名學生在國際義工組織獲獎,64名學生獲得國家級榮譽或田野調查獎學金,21名學生獲得甘肅省級榮譽。
(四)學思行悟:用專業傳遞根植西部的堅守夢想
輔導員不僅要有愛學生的情懷,更要有愛學生的能力。因為專業,所以專注。她堅信只有在工作中不停為自己充電,身教重于言傳,才能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項事業做到極致。
“輔導員=多學科背景+復合型能力”
作為一名理科生,從自然科學向社會科學過渡,從零開始接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領域的經典著作,她從未退縮。同時,積極參加舞動治療、團體沙盤、薩提亞模式、繪畫治療、團體輔導、心理劇等21類工作坊或專業培訓。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詮釋了“學霸”的概念,先后獲得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BCC國際生涯教練、創業指導師、二級心理咨詢師、二級職業指導師、社會工作師等幾乎所有與輔導員工作有關的職業資格認證15項。
“輔導員=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夏睿致力于在不同學科視野下探究大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先后主持甘肅省唯一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高校思政專項二類課題(編號:13JDSZ2078);主持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研究課題1項(編號:CALE201626),參與省級以上課題4項,發表論文7篇。先后獲得甘肅省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全國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復賽二等獎、全國輔導員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等獎勵30項。
面對工作,她用態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面對學生,她用熱情去感染、去影響,去引領。本著一顆初心,朝著一個目標,愛著一群學生,做著一件事情。未來,她仍舊會堅守初心,根植西部,用愛灌溉每一個值得喝彩的青春與夢想。
三、獎勵情況
1、2012年甘肅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
2、2013年第二屆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決賽優秀獎;
3、2013年甘肅省第四屆大學生DV創作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4、2014年甘肅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5、2015年甘肅省高校骨干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
6、2015年甘肅省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
7、2015年甘肅省高校優秀輔導員標兵;
8、2015年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優秀論文三等獎;
9、2016年第五屆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復賽二等獎;
10、2016年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優秀論文二等獎;
11、2016年甘肅省高校優秀輔導員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