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森,男,漢族,中共黨員,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會計專業(yè)2013級本科生。
勇于擔當因家庭貧寒無奈輟學
20年前,因父親確診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腦梗死,母親患嚴重肺病,平時靠藥物維持,昂貴的醫(yī)療費使得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負債累累,因此他放棄了420分的高考分數(shù),走上了還債的路。在還債的年日里,他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作為家中的男子漢,他勇于擔當,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還清了所有的債務。盡管在社會上經歷了種種,在他心中,仍然有一個夢想,那便是考上大學重回校園。
刻苦勤奮追逐青春的夢想
2013年,他開始自學備戰(zhàn)高考,面對19年沒碰過的書本,很多內容是他所不曾接觸過的,他身邊也無人教授,對他而言,這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雖然買來了歷年高考模擬題,可一道題都不會做,都得從頭再來,可即使這樣,他的嘴角也充滿笑容。“時間都去哪兒啦?”,真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用。在夜里困倦時,他嘗試著各種招數(shù)和疲困做“斗爭”,清涼油、眼藥水、錐子、剪子、筆尖等都成為了他“斗爭”的“武器”,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半年,半年中他從來沒有脫過衣服睡覺,困不行時在書桌上趴30分鐘繼續(xù)學。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13年7月收到了大學入學通知書。飽含艱辛的他拿著錄取通知書哭了,這哭聲卻是無聲的哭泣,他的夢想實現(xiàn)了!
自強不息綻放別樣青春
在三年的學習中,剛開始他經常覺得跟不上老師的思路、英語口語不好、高數(shù)、管理學那更是雞同鴨講,同一個知識點,老師在課堂上講一遍、點一遍,其他同學就學會了,可王映森卻需要幾倍、幾十倍的時間才能吸納、運用,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面對這一問題,經濟管理學院團委組建了學習小組,會計學的每科專業(yè)都為王映森配備了年級前三名的“學長”予以解答,就這樣,在教學樓、在圖書館、在寢室、在食堂、在周末,都有一些人被“勵志哥”追問著各種知識......在他不懈努力下,榮獲2014年度國家勵志獎學金。
不僅在學習上,他幫助別人,同樣在生活上,他也主動幫助別人,從大一開始,他每天為自己的室友打水,這一堅持就是三年,不管是下雨還是下大雪,他從沒有間斷過。他還在課余時間做兼職,曾在學校圖書館整理書冊賺點生活費,也在食堂兼職打過工等等。他的勵志事跡在校園里廣傳,大家都叫他“勵志哥”。
他的事跡被《吉林公共新聞頻道》、《守望都市》、《吉林衛(wèi)視》、《長春電視臺》、《遼寧衛(wèi)視》、《新文化報》等國內各級媒體采訪、轉播。他多次榮獲國家級、省市級獎勵:2016年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lián)授予2015年度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2015年5月,被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中共長春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評為“長春市百優(yōu)大學生”。2014年6月,被共青團長春市委授予“奮斗的青春最美麗”2014年度“長春市大學生進步獎標兵”稱號。
心存感恩向成功的彼岸邁進
2014年10月,王映森在我校黨校第十三期黨校培訓班順利畢業(yè)并在2015年6月加入了黨員隊伍。在“中國夢 我的夢”主題征文的文稿中,王映森說到,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感謝老師的辛苦栽培,感謝家人、同學對自己的支持和鼓勵,他將帶著這顆感恩的心繼續(xù)這條拼搏的路,背著這份關懷繼續(xù)傳遞下去。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將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迎接嶄新的未來,相信他一定能日新臻化境,在大學校園里續(xù)寫著歲月和夢想。
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擁有一方屬于自己的舞臺。勤耕不輟,勇于拼搏,最終破繭成蝶成為了大學生自強奮進的楷模,他為自己的不懈努力感到驕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王映森的言行中被詮釋的淋漓盡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自信而堅定的腳步仍在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