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有過的福大。最美的青春年華,在這里揮灑。過往的時光,你會開始懷念嗎?那些感動的圖畫,隨著記憶被放大……”眼看畢業季就要到了,《那些年,我們在福大》這首原創歌曲開始在福州大學的校園中傳唱。而這首歌的創作者張文良,向記者講述了他創作寫歌的故事。
計算機系里的“說唱哥”
1991年出生的張文良,龍巖長汀人,目前是福州大學計算機專業大三的學生。張文良告訴記者,他的說唱歌詞創作還得從英語口語練習開始說起。高中時喜歡唱歌的張文良為了提高英語口語,常常把英文的rap打印出來練習,并對說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了大學后,他從開始的翻唱英文rap發展到后來的自己寫歌,伴奏則從網上選取。目前為止,張文良完成創作17首歌曲,已錄制13首。
張文良的首個作品《這首歌獻給你》是在大二下學期寫的,當時還是用手機錄制保存,效果較差。傳到空間后沒想到點擊率瞬間飆升,此后便“一發不可收拾”。之后的《話長汀》和《那些年,我們在福大》等歌詞的靈感也是從生活中的點滴感觸而來,包括對家鄉、學校和朋友的回憶,所以張文良為他的歌曲集取名為《Memorise》。
客家方言唱rap
談到得意之作,張文良首推自己的《話長汀》和《龍巖一中》。說到這里,張文良開口唱了起來:“長汀城,沒幾大,但是很多回憶在。長汀人,很熱情,酒沒兩杯沒感情……”張文良告訴記者,這首歌緣于大學舍友的建議,去年12月20日完成。舍友建議他把家鄉元素唱出來,用客家方言唱rap。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憑著兒時對長汀的印象,張文良花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話長汀》的詞。“加上選伴奏,前后共花了3天時間。”
記者了解到,自該音頻上傳網絡以來,不到一個月時間,土豆點擊率已近3萬,加上各大網站、微博的大量轉載,人氣也是相當火爆。而《龍巖一中》在網絡上也有近萬點擊率。
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錄制就是個大問題。有一次為了錄制《這里是客家》整整用了3天。當時張文良正在學習制作視頻,技術方面還不太熟練。“反反復復地聽了幾十遍同樣的歌,耳朵都痛了。”另外,缺少設備也是難題之一。由于沒有專業的錄音棚,張文良基本上在宿舍或活動室里錄歌,效果欠佳。
讓畢業生想起那些年
對于近來較火的《那些年,我們在福大》,不少福大校友紛紛表示“很有親切感”。歌詞中不僅有圖書館、博學廳、風雨操場、行政樓等校園場景,還串起了福大學子從入學到畢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福大的感覺,沒有想象的完美,可漸漸卻發覺,它的感動瞬間,那些畫面,記錄著我們的懷念,大學的歲月,是最美的主演。”不少已畢業多年的福大學子紛紛留言,這首歌讓他們想起了“上大學的那些年”。
記者了解到,《那些年,我們在福大》儼然成為大家心中的第二校歌,無處不在。而校園舉辦的一些活動或各個院系里表演情景劇時也會用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就在采訪的過程中,張文良還點開了一視頻網站,播放的是其他學校改編后的惡搞版《那些年,我們在福大》。
談到未來,張文良說:“希望有譜曲、編曲功力的朋友加入。說唱是自己的興趣,要堅持,無論以后從事哪種職業都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