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
新增并調整體育課
“學校會根據新標準的要求,適當新增或調整體育課程”,周主任表示,現在學生的體質相對較弱,新標準的規定有利于學生綜合體能的發展,值得肯定和推廣。
“我們只有大一大二學生的體育課必修課成績會和畢業證掛鉤。”昨日,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徐老師也告訴商報記者,其他的體能測試成績都不會影響畢業。體能測試的難度也都不高,目前,學校還沒有學生因體育成績不達標而沒能順利畢業。
“但現在學生的體質確實不如從前,若想達到及格線,還需要加強鍛煉”,徐老師說,有些學生有運動的想法,但動力不足就找各種借口放棄了,現在有了新規定,大家運動鍛煉的積極性會更高,“學校也會全力支持”。
學生:
逼著“宅男”
動起來
余劍銘是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大二學生,他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大一時他曾做過體能測試,跑步、立定跳遠成績都還不錯,能達到新標準的及格線。“若是體能測試成績也和畢業證掛鉤,大家運動起來更有動力。這一招能讓‘宅男’也動起來,再也不敢逃體育課了!”
“我50米跑的成績是6秒!”老家在福州,現是重慶大學大三學生的徐銳睿聽到體能測試成績將和畢業證掛鉤很是高興。他笑著說,鍛煉就應該是全民參與,從小學開始抓起。徐銳睿喜歡運動,空閑時常和同學一起爬山、騎自行車游玩。“身體好了,才有精力好好學習。”
家長:
贊成孩子
多運動
對于教育部發布的該標準,不少家長拍手叫好。家住石油路的羅女士告訴商報記者,她兒子今年14歲,在重慶二十九中學讀初三。孩子上小學時,常常和同學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現在學習緊張,運動的機會也少了。羅女士說,兒子身高有1米8多,但有些偏胖,“身體比一切都重要,是學習的本錢。”羅女士自己從事餐飲行業,放假時間不固定,周末假期都少有機會陪孩子運動,學校若加強體育培訓是再好不過的事。
侯女士家住南坪,女兒今年10歲,在南坪實驗小學讀四年級。她說,女兒從小就好動,喜歡跳舞,喜歡戶外運動,自己也很支持。“孩子的體質教育就應該從小抓起,初高中都不間斷,直到大學”,將體能測試的成績納入孩子的檔案,甚至與畢業證掛鉤,都是不錯的激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