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聰上世紀80年代初生于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當時為臨河市),2000年考上大學,2004年畢業(yè)到呼和浩特市工作,之后結婚、定居。她對自己的十一長假,總結為探親—出行—探親。
2000年,李思聰19歲,考上了天津大學,那一年是第一個十一長假,對于她來說更是記憶猶新,第一次獨自乘坐18個小時火車回家探親。因為是7天長假,很多人出行,或探親,或旅行,李思聰只買到了一張硬座車票。晚上,上了天津到烏海西的列車,車廂的過道都站滿了人,聊天聲、呼嚕聲、孩子的哭鬧聲,方便面、各種味道夾雜在一起……伴隨著害怕、焦躁,李思聰緊緊地抱著自己的書包,徹夜未眠,直到第二天下午,車廂喇叭響起“臨河車站馬上就要到了,下車的旅客請帶好您的隨身物品準備下車”,她背起書包健步如飛地下車,踏上熟悉的站臺。
之后,便是走親戚、約同學,忙得不亦樂乎,6天后,假期結束,李思聰不舍地返程。這樣的經(jīng)歷,一直延續(xù)到2004年大學畢業(yè)。“之前,守在父母身邊,對于放假幾天沒有概念,只要不用上學就傻呵呵地開心。上了大學因為想家,天天看著日歷盼望長假到來,能回到熟悉的城市,看看家人。幸運的是,我上大學第一年就趕上國家放假改革,五一、十一都變成了7天假,除了暑假寒假,還多了兩次回家機會。”說到那段辛苦卻盼望回家經(jīng)歷,李思聰很幸福。
2004年,大學畢業(yè)的李思聰來到距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呼和浩特市,進入一家國企,成為人們眼中的白領。2006年,她結婚了,對于長假更加期盼,因為可以邀約家人一起去旅行。
可是好景不長,2008年,五一長假改成短假,一家人的旅行只能安排在十一長假。到2010年,連續(xù)3年,因為購票困難,李思聰一家都自駕出行,但是避免不了的是景區(qū)擁擠,不能像以前一樣玩得盡興。
“后來,老人們就不想出去玩了,說太遭罪,不如到周邊風景較好的地方散散心。”李思聰說,從2011年開始,每個十一長假,她便和老公開車回到家鄉(xiāng),一家人到農村的親戚家,吃農村燉肉、自家種的蔬菜水果,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