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萬馬過的不再是獨木橋,大學也不再是從前的大學。近三十年來,中國的大學經(jīng)歷了市場化(如取消畢業(yè)分配和實行收費制)、國際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學”和大規(guī)模合并)、產(chǎn)業(yè)化(如瘋狂擴招和建大學城)三大高潮。
它變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業(yè)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務,卻由家長們高額支出;是產(chǎn)業(yè)經(jīng)營,卻背負了2500億元債務;出售產(chǎn)品,卻沒有售后服務;是投資,卻不保證你的回報。大學的理念越來越混亂,而其行政管理、評估體系、課程、老師和學生,都出了問題。大學的定位和專業(yè)設置同質(zhì)化嚴重,從教授到學生的造假舞弊令學術成為笑話。大學的腐敗、兩性和安全亂象總在社會新聞版出現(xiàn)。中國的大學不再精心培養(yǎng)能獨立思考的“人”,而熱衷于培養(yǎng)“就業(yè)員”。
大學從殘酷社會中的象牙塔,墮落成了生產(chǎn)不合格產(chǎn)品的壞公司,這是可怕的事!少數(shù)好教師和好學生在此瑜不掩瑕,更多人的青春在此虛擲,夢想沒來得及描繪就已挫敗,這是可怕的事!大學不教新生代做“人”和做事,只教他們聽話和考試,這是可怕的事!大學生相信關系和潛規(guī)則,甚于相信知識和能力,這是可怕的事!2010年,中國957萬名考生參加了高考,其中657萬人有機會成為大學新生。
中國的大學,將如何面對他們?
什么毀了中國的大學?
當大學成為消滅童年、浪費青春、消磨斗志、回報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識就無力改變個人命運;當大學成為官場、商場、歡場與名利場,大學的謊言就毀了中國精英的生長土壤——可敬的大學,就成了可怕的大學。
校長官員化、行政官僚化,評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際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資源集權化、招生產(chǎn)業(yè)化、擴張盲目化、文憑貶值化、財政腐敗化、監(jiān)督無力化、授課形式化、學術邊緣化、科研虛偽化、精神犬儒化、姿態(tài)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綱統(tǒng)一化、設科短視化、教授娛樂化、學者江湖化、教師妖魔化、學生墮落化、學社商業(yè)化、作弊正常化、情愛游戲化、暴力頻繁化、心理危機化……
簡單歸納,即可得出出30個常遭輿論批判的大學之病。但即便中國的大學如同一個身軀日益臃腫、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你白以為用生命的前18年來支付這筆未來的幸福保證金實屬必要,皆因青春時父母需要這個目標,獨立時老板需要這個證據(jù),成家時丈母娘又需要這個指標,一張文憑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臨縣因即將高考強制關閉網(wǎng)吧,全縣網(wǎng)吧都在劫難逃;杭州有媽媽為讓孩子好好學習開出千元工資,同時有小學生為學生周刊寫出《搞好學習是我的生財之道》的“評論”。“考上大學是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的大幅標語貼在小城的中學教學樓上,這條“出路”,仿佛全社會為你而設的一個賭局,你用快樂、自由、幻想與純真投注,哪怕收獲的是北大學生貶值到賣豬肉的殘酷結局。
這是中國大學的黑色幽默——這個人生必經(jīng)的圈套越是“毀人不倦”,越顯成就珍貴;這個圈套越是明顯,擁戴者越多;這個圈套越是被你認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進入。皆因這個圈套的布局者、參加者與受害者,老實說是人人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