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大學畢業生都記得當年宿舍里晚上睡覺前,室友間敞開心扉、談天說地的“臥談會”。如今這樣的場景在高校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同在屋檐下,各自玩手機”。天津大學新青年媒體中心近日針對本市多所高校的761名大學生開展的網絡調查顯示,入睡時間在晚12點之后的學生約占五成,其中超過六成學生睡前有玩手機、電腦的習慣。
大三學生小楊就是個“夜貓子”,他說:“剛入校時同學間晚上時常聊天,可后來社交網站、微信逐漸火了起來,大家不知不覺愛上了玩手機,而且經常會玩到夜里12點甚至凌晨1點。現在同學們睡覺前,宿舍里再沒有聊天聲,有的只是一個個閃爍的手機屏幕。不僅‘臥談會’沒有了,就連白天的交流也少了,感覺有點疏遠。如今,跟自己‘上鋪的兄弟’交流更多的是微信‘朋友圈’里相互‘點贊’,想想也有點無奈。”本次調查中,63%的學生表示在睡前會玩電子設備,包括“習慣性玩手機”“瀏覽社交網站”“看視頻或小說”等,曾經十分普遍的宿舍“臥談”僅占12%。
80后白領陳彬說:“我已經畢業10年了,現在回想起來大學期間最溫馨的畫面就是睡前的‘臥談會’。那時大家暢談理想、人生,幻想著以后的工作、戀人、家庭、孩子,無所不談。沒有‘臥談會’,大學就好像缺了點兒什么。”
睡覺前鐘情玩手機,不僅影響了同學們之間的實際交流,更“綁架”了睡眠。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表示,玩手機容易讓人忘記時間,不知不覺就12點多了,而且看完手機大腦興奮,睡眠質量欠佳,轉天上課昏昏沉沉。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建議,晚上玩手機、看視頻、打游戲會讓人達到興奮狀態,以致影響睡眠,且沉迷其中也阻隔了人際交往,同學們應該自我約束,擺脫對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依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