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傻學生:
課程不好就不上,白交學費了。這種人在大學里可有不少啊,因為學校開的課程自己不喜歡學或者老師講的不好,他就逃課,以為“我走我路”很酷,其實是在傷害自己,而且是最傻的。
第一,學校開的課一定是有其用處的,當然不排除一部分過時的課程,可是作為第一次學習這門專業和課程的新鮮人來說,你有什么資格說不喜歡呢?尤其是在你連自己的專業是什么有什么用等都說不清的情況下,所以,當你理解不了時還是先聽學校的安排吧,認真去上課吧,其實,如果你真的用心去聽一門課,再去多看點相關書時,你就會發現這門課還是有其用處的,只不過因為你自己了解不多和不深,還理解不了而已,只是你個人覺得無用而已。
第二,你上的課是要花錢,你上一節課就是賺一節課的錢哦,你是在開學之初將學費一次性*交齊的,所以你感覺不到上課花錢。可是你不能因為沒有意識到,就浪費你父母的錢啊,如果將教育看作投資的話,那你的回報在哪里呢?這是需要所有逃課學生思考的事情。
第三,如果,真的是老師授課方式方法的問題,你應該去謀求老師的改變啊,你可以通過給老師或給院系提意見,即使最后老師沒有采納和改變,那你也不能不去學這門課程,課程是固定的、有用的,如果授課的老師不好,那你可以不去聽老師,但也要把課程學好,這才是學習之道。大學,大不了自己學嘛,海量名校公開課免費學習。希望那些因為討厭老師而放棄課程的同學有些思考。最后,如果你還是選擇逃課的話,那請你一定要做些與這門課程或自己專業,抑或對自己發展有益的事情,而不應該是在睡大覺或是玩游戲。
第二種傻學生:
沒有目標地混,來大學為了啥都不知道。整體的迷茫是這一代人的通病,但對于高學歷的大學生來說,到了大學之后,還沒有自己的目標那就說不過去了。對于沒有目標的人來說,是很容易隨波逐流和放棄努力的,也更容易被外在誘惑而改變目前的一切,這正如你在大海上航行,如果沒有目標的話,那什么方向來的風對于你來說都是逆風。所有的大學生都應該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你為什么要考大學?在你的一生發展之中,你是不是非上大學不可呢?如果不上大學你的人生會怎樣呢?也就是說,你要搞清楚大學對你人生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而不是僅僅因為你父母要求你大學或你看到大家都上大學你也上大學。
第二,在大學里你要得到什么?如果你的目標必須要經歷上大學的話,那么你就要提出對大學的量化要求,你都要學到什么、得到什么,將這些目標都寫下來,等畢業時回頭看,你就知道自己有多成功了。
如果,你是屬于沒有目標就上了大學,而上了大學也沒有目標的那類人的話,現在最為緊迫的就是確立一個目標了,你可以以畢業后要做什么工作為目標,那們在分析時你就會發現自己與其的差距,那么你的大學也就有了折騰的依據。
總之,沒有目標的大學是可怕的,是無聊的,更是荒廢的,所以,即使樹立一個自己都不相信可以實現的目標,那你也要確定它為自己的目標,然后在大學努力再努力為之準備,目標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誰又能保證當你堅持了五年、十年、二十年,當初在大學里樹立的目標不會成真呢?
第三種傻學生:
有時間時就是瀟灑,不為未來著想和努力。
首先,大學是人生最后的一段集中學習和改變自己的時期,過了這幾年,你的人生都將在工作和忙碌中度過了,那時候即使你有時間也沒心情了,所以,格外珍惜和最大化利用這段不可再生的時間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
其次,大學是你可以有時間和精力、能力改變自己的四年,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理想卻因為能力不夠,那么這段時間就是你最好的改變機會,如你的英語口語不好,那么在大學里辛苦鍛煉口語就是你的目標。這兩個重要性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再加上沒有人生目標,直接導致了很多大學生隨波逐流、隨欲而為,沒有課的空余就是他娛樂的所有時間,上課和考試成為了他們要應付的最大問題,其余的就是讓自己舒服的玩,徹夜的游戲、通宵的打牌、看片,過度的睡覺,肆意的游玩等成了他們大學生活的主旋律。
所以,他們那時只有無奈地接受這個噩耗,讓自己從頭開始。而且令人氣憤的是,其實大學生已經有這種失敗的經驗了,高中時的努力不夠和準備不充分,讓自己無奈地進入不情愿的大學和專業,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可是不善于反省和思考是中國大學生的通病,我似乎已經看到了這類傻學生的畢業時的窘態了。
第四種傻學生:
只知道個人舒服享樂,千方百計剝削家里。剝削父母被很多大學生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事情,因為父母生了我們就要養我們,同時為子女全力以赴也是中國父母的甘心情愿;我們這里不是要否定這種倫理關系和真實情感,而是要提醒那些只顧自己享受而不考慮家庭環境如何的一些無良大學生,他們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虛榮心,為了買可有可無的高檔手機,為了買看碟玩游戲的電腦,為了自己的偉大愛情而慷慨解囊,為了所謂的面子而大肆揮霍的……這些學生不把心思放在學習長本事上,反而學會了享受和擺闊、攀比,從而讓本就經濟條件不好的家為其高消費而進一步困難,也更加劇父母的勞作和艱辛。
第五種傻學生:
什么事也不請教過來人,就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有些人的個性很封閉,他們完全活在自己的圈子和世界里,他們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他們不注重經歷和經驗對人成長的巨大作用,他們就完全靠自己的摸索,即使有捷徑走他們也不聽而非要自己去撞一下南墻才罷休。大學,本來就是傳承的機構,傳承知識、方法、經驗、文化;而且,在和別人的交流、討論中成長也是比較好的一種成長方式,所以,那些在知識、經驗上獨自探索的學生無疑是很傻的。大學生最少要就以下幾個問題來請教過來人:首先是如何利用和規劃大學的問題,其次是專業選擇和學習方法的問題,第三是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的問題,第四是職業選擇和實習的問題。如果你對以上問題去不斷請教,那么你將有效減少摸索的時間,為開發自己贏得大量時間,否則,你就是那個考試交卷后的人,雖然一切都知道了,但一切也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