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不忍心打擾她,只是跟她吃飯的時候發現她跟我聊的經濟知識越來越少,而英語培訓方面的越來越多。我弱弱的問她,你以后是想成為英語老師嗎?她說,不啊,我學經濟的,以后當然會成為經濟學家,像郎咸平那樣。我愣在那里,說,可是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會讓你成為經濟學家,你以后只會成為一個英語老師。因為你現在做的一切,和經濟無關啊。你雖然沒有感覺,但是這些東西就隱隱約約的決定著你的未來。她說,不可能,我賺完這筆錢就停下來。比較物質基礎很重要嘛。 我再次沉默了,只是希望自己說的是錯的。大二那年暑假,很多銀行來他們專業提供實習機會,她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得到了offer,而她,因為忙于工作,竟然連四級也沒過,更別說跟經濟學有關的證書了,連文化課都掛了兩科。而她獲得的唯一兩項技能,就是怎么逗孩子開心和如果同家長交流。
這個故事的結果還好,因為這個孩子今年畢業已經去美國深造了。但是每次聊到這個話題,她都會告訴我,那段時間她賺著一份不錯的工資,但是感覺像溫水煮青蛙。一不留神就死去了,而且還以為自己很努力,其實是努力的走向一個深淵,卻什么也沒學到。大學四年,是吸收知識最密集的四年,時間如此寶貴,為什么要去賺錢呢?以后有的是時間去賺錢,卻再也沒有時間精力去學習了。學生期間,窮很正常,它更能給你保存志氣和戰斗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并且有挑戰的事情,而有些兼職是純粹的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剝奪著你這些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