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失敗,敢于嘗試:梁啟超在《新民說?論進取冒險》中說:“進取冒險精神,人有之則生,無之則死,國有之則存,無之則亡。”也許讀者會覺得,這里的“生死存亡”說得太嚴重了。但是,不要忘了,在梁啟超的時代,也許只有這樣激進的思想才能喚醒沉睡的巨龍。如果將這種思想放到今天,可以這樣理解:進取冒險的精神是勇氣的一種體現,一個人擁有它就會獲得成功,失去它就會走向失敗,一個企業擁有它就會贏得市場,失去它就會流于平庸。有勇氣的人不怕風險,而愿冒風險的人往往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回報。當你考慮需要鼓起勇氣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不妨客觀地做個風險和回報的對比。
承認錯誤,從失敗中學習:在人生的嘗試中,你可能會遭受千百次的失敗,可能會在嘗試中發現許多工作都不適合你,但是,千萬不能因此放棄了你的勇氣。亨利·福特在進軍汽車業的前三年,破產過兩次;美國大百貨公司梅西百貨曾經七次遭遇轉折點——也就是一般人通稱的“失敗”,終于取得成功;萊特兄弟在經歷了數百次失敗的實驗以后才駕駛著人類第一架動力飛機飛上了藍天——所以說,不能懼怕失敗,只要冷靜地分析失敗的原因,說不定下一次就會有成功來敲門了。卡內基說:“人要懂得從失敗中培養成功,因為障礙與失敗就是通往成功的兩塊最穩固的踏腳石。”
大多數成功者都會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此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古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對此,我還想補充一點:只有學會在失敗中學習和提高,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前的必經階段,那么,學習就是將失敗轉化為成功的內在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