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喜慶的,但對于單身人士來說,也是壓力大大的。原來印象里,遭受這些壓力的都是80后的剩男剩女們,可在今年春節,一些90后大學生的家長也坐不住了,開始給自己的孩子物色合適人選,安排起相親活動。曾經害怕孩子早戀“圍追堵截”,到如今逼著孩子談戀愛,家長們的心態為何發生改變?
男生吐槽:
連續兩年春節相親 爸媽想拴住我的心
今年即將畢業的孫暢,老家在南京,和其他同學不太相同的是,每年春節回家除了陪爸媽,還有一個重要任務:相親。用他的話說,相親會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年。“兩年前,爸媽就開始催我找女朋友。催了幾次發現沒有效果,干脆幫我安排相親。雖然我自己對談戀愛、結婚這件事并不著急,但考慮到父母托人、托關系費了很大工夫,也只好配合。就這樣,我走上了漫漫相親路。”
孫暢說,第一次相親是鄰居介紹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兩個人見面后,對方竟然一臉愕然,根本不知道自己今天是相親的。最后才鬧明白,原來是被家里人“騙”來的。第二次相親是表姐搭橋,年紀相仿,也挺談得來。但孫暢在天津讀書,女生留在南京,異地戀只持續了半年。
眼看著兒子又成了單身,于是今年春節,孫暢又在父母安排下開始了各種相親。從放假回家到歡度春節,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孫暢經歷了大大小小5場相親,不是覺得對方性格有問題,就是覺得對方沒有眼緣,怎么也不來電。前幾天,一位親戚在串門時道出了孫暢父母這份苦心的初衷:擔心兒子畢業后去外地工作,于是想找個本地兒媳婦,拴住孫暢的心……
女生抱怨:
我媽說,女生過了25歲就沒市場了
遭遇同樣尷尬的,還有本市大學生小娟。剛過完21歲生日的她,已經有了三次相親經驗,而且無一例外,全都是出自她爸媽的安排。
“我媽總跟我說,男人不管到多大年紀,都可以找年輕的女生,但女生一旦過了25歲,就沒有市場了。”小娟說,每當聽到這些話,她心里就會生出很多焦慮,“我特別害怕認同他們的理念:這個社會好男生總是最搶手的,如果不趁有資本的時候抓住,以后就更抓不住了。”
家里安排相親,讓小娟十分反感。今年春節,為照顧她的情緒,小娟爸媽竟然暗中安排了幾場劇情式的“偶遇”相親,這更讓小娟如坐針氈,恨不得趕緊開學逃進學校。“其實我在大學也交往了不少好友,其中也有男生。原本很輕松地與他們相處,可被我爸媽這般攪和,心情開始亂了,交友也不再自如,不少男孩因為誤會而疏遠我。”小娟抱怨道,如今她爸媽對于她終身大事的考量,已從旁敲側擊變成每日的例行公事,似乎一天不提一提這事,就是他們的失職。而且電視劇中的雷人情節,在她身上頻頻出現。這些都還能忍受,讓她耿耿于懷的是,父母為此曾懷疑她心理有病,還試圖帶她去進行心理咨詢。小娟郁悶地說:“我才21歲,至于這么著急嗎?!”
父母直言:
鼓勵女兒“倒追” 我們用心良苦
采訪中,一位家長道出了心酸:從女兒大學入學以來,他們夫妻倆就在挑選最佳人選,尤其是兩年前女兒去外地讀研究生后,他們依然全力以赴地與她自己看上的男孩保持密切的聯系,就怕男孩“移情別戀”。“沒想到人家根本就沒看上我們家女兒,只是把她當好朋友。按理說我們應該讓女兒重新選擇的,但現在優秀男生都是稀缺資源,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呢?”這位家長告訴記者,她最后和女兒談心,告訴她如果依然鐘情那個男孩,不如利用春節假期好好發展下,“倒追”也沒有關系。
專家:社會苛刻 父母焦慮
對于90后在校大學生屢屢被相親,天津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王虹翔主任表示,近年來,“剩女”被大肆報道和渲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焦慮,不少父母對兒女的婚姻大事越來越上心,唯恐其成為剩男剩女。“社會上對于大齡男士不結婚的寬容度遠遠高于女性,男性年紀越長越成熟穩重,而女性無論其他條件多好,年齡都會成為一大限制。”這也是“被相親”的大學生多為女性的原因。此外,王虹翔主任認為,90后在校大學生頻頻被相親不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傳統觀念作祟,“尤其是跟房子掛上鉤。現在房子、車子是婚姻的附帶條件。房價年年看漲,很多人認為越晚結婚越吃虧。”
家長:把戀愛當體驗也好啊
印象中,學生時期的孩子談戀愛一向被家長視為“雷區”,可如今,家長們卻一個個急吼吼地想盡各種辦法和招數,讓自己的孩子擠進戀愛的隊伍。
搜狐網一項調查顯示,家長對學生戀愛的態度正在悄然轉變:52%的家長可以接受大學生戀愛,其中12%選擇“接受并歡迎帶回家”,40%選擇“睜一眼閉一眼”。此外,37.6%的家長贊同大學生將戀愛列入大學生活計劃。走訪中,不少大學生直言,在學校里面談戀愛基本都是公開化的,不用對家長隱瞞,有些談了一兩年的同學都已經見過雙方家長了。
“即便分手,也是一次挫折教育。”一位家長這樣表示,現在“競爭”很激烈,如果等到年紀更小的孩子成長起來,可能自己孩子就會“被剩”了,因此要提前下手。記者發現,一些家長給孩子安排相親,其目的更多是讓孩子把戀愛當體驗、當作婚姻前的“練愛”經歷。“我們希望的是,早點開始嘗試,相親成功與否并不是考慮的關鍵。”一位家長說道。
學生:不排斥相親但不急于一時
面對父母費心張羅,作為“被相親”的主角,90后在校大學生有怎樣的相親觀?走訪中,大部分大學生并不排斥相親,只是“不急于一時”。
今年上大二的張同學認為相親的安全系數較高,“現在相親機構、網站特別多,但被騙的案例也不少。相比之下,親友介紹的安全得多,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明年畢業的曾同學也不抗拒相親:“多認識一個人多一個選擇,我們學校人數比較少,機會相對就會小些。”
而在一些大學生看來,相親與他們追求真愛背道而馳。“人生只有一次,如果連喜歡誰都不能自己做主,作為成年人的意義,還能體現在什么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