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面對生活心懷感恩回報社會
為了籌集女兒的醫藥費,文倩的媽媽不得不離開病房打工掙錢。為了讓母親放心,文倩經常一個人獨自留在病房里,自己照顧自己,她想快點好起來,不讓媽媽為她勞累。
“她以前經常跟我說,‘媽媽,我還不想死,我還想活!’每次聽到這些,我就覺得對不起我的孩子,我沒有治好她的病,也沒在她需要我的時候好好陪伴她。”說到這里,一直很堅強的文倩媽媽,失聲大哭了起來。她哭著告訴記者,看到女兒現在這樣難受,她很無助,也很愧疚。
文倩的高中老師張俊介紹,文倩是個特別要強的學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治療過程中,無論多疼她都不會吱一聲,大小手術她都不膽怯,在親友和同學面前總是報以微笑,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去面對周圍的人。每次治療后,稍微好轉的文倩都會急迫地回到校園。去年,文倩病情稍微好轉時,她拖著虛弱的身軀重返大學校園,拄著拐杖去上課。
“她求生意志很強,無論病情多嚴重,她都積極配合治療,即使現在武漢那邊的醫院已經放棄治療了,文倩也總是很樂觀。”梅寶龍告訴記者,他每次去查房時,文倩無論多難受,都會微笑著跟他打招呼,那樣好的精神面貌,讓人很難想象她已經時日不多了。據松滋愛心社的一志愿者陳文介紹,去年7月份,病情稍微好轉時,文倩還和愛心社志愿者一起參加過志愿者活動,為其他遇到困難的人進行募捐。“文倩就是那種人,別人對她有點滴之恩,她都會涌泉相報的。一有機會,她都會想著如何幫助別人。”陳文說。
本報記者牽線捐獻申請表送進病房
志愿者告訴記者,文倩媽媽這兩天正為如何幫助女兒完成最后心愿的事情發愁,她不知道捐獻眼角膜該聯系哪個機構。
隨后,記者和松滋愛心社志愿者聯系上松滋紅十字會的一負責人趙兵。得知文倩目前的身體狀況和想捐眼角膜的意愿后,趙兵親自帶著捐獻申請表來到病房,將表格交給了文倩媽媽。“非常謝謝你們能幫文倩完成最后的心愿,沒有你們接二連三的幫助,文倩不會活到現在。”文倩媽媽抹著眼淚說。
“文倩的一對眼角膜,可以讓兩位失明的患者重見光明。”趙兵說,目前松滋還未有一人成功捐獻眼角膜,如果此次文倩捐眼角膜成功,將會是松滋捐眼角膜第一例。
本報將繼續關注文倩眼角膜后續捐贈情況。
記者手記
為最美女孩點贊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松滋21歲女大學生掙扎在生命的邊緣,仍不忘捐獻眼角膜幫助他人,她的反哺社會之舉讓人動容。
4年來,“化療”、“再度惡化”、“疼痛”這幾個詞像洪水猛獸一般朝文倩反復襲來,在社會好心人的幫助下,文倩一次次死里逃生。對于這些好心人的幫助,在生命最后時刻,當醫生告知全身器官可能只有眼角膜完好時,她毅然決定捐獻出來,幫助更多需要的人,留下“光明”讓愛心接力延續。文倩用實際行動反哺社會,詮釋著那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真諦。
她樂觀、堅強,心懷感恩,是90后大學生的典范,她就是我們身邊的“最美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