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廣大女性了解避孕知識,避免重復流產帶來的傷害,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在全國范圍內共同發起了PAC(多環節流產后關愛)公益項目。
昨日,鄭州市婦幼保健院舉辦PAC公益項目媒體體驗日活動,全面展示PAC為女性帶來的人生改變,呼吁公眾關注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帶來的傷害。
據悉,所謂PAC(Post-AbortionCare)是一種標準化的人工流產服務流程,通過在醫院建立規范化一對一咨詢和集體宣教的標準化產后關愛服務模式,向前來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女性患者宣傳避孕知識,及時落實有效的避孕方法,從而避免重復流產的傷害。
4次及以上人流不孕比例高達92.13%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業務院長郭華鋒說,非意愿妊娠所致的人工流產,對婦女生殖健康和未來生育能力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的重復流產率很高,而且日趨常態化和年輕化。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和大城市,重復流產率高達50%,特別是6個月內重復流產稱為“高危流產”,給女性健康帶來巨大傷害。統計數字顯示,4次及以上的人工流產者中,繼發不孕的比例高達92.13%。
由于輕視人工流產傷害及避孕知識的嚴重缺乏,流產女性經過一次流產傷害后卻依然處于再次意外懷孕的風險中,有些女性甚至月經尚未恢復就再次懷孕。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郭寶芝說,去年,計劃生育門診曾接診了一名21歲的女大學生,她在當年8月到12月,做了4次人工流產,“她和男朋友完全不知道人流的嚴重后果,而是把人流當成一種避孕手段。”
郭寶芝說,按照要求,人工流產術后的1個月內是禁止性生活的,但是許多處于性活躍期的年輕人做不到這一點。
實際上,在人工流產術后的半個月內,女性就會再度排卵,許多重復人流的患者就是對此并不了解而再次懷孕的。
我省17家醫院已設立PAC關愛門診
中國是人工流產率較高的國家,每年平均有800萬~1000萬余例人工流產手術,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藥物流產和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數據。河南是人口大省,每年人工流產近30萬人次。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的統計數字顯示,在所有的人工流產手術中,22歲以下的約19.15%,23~40歲之間的約為78.3%,未婚女性高達47%。
郭寶芝表示,在人工流產患者中,年紀輕、未婚、流動人口構成高等特點較為突出,這些外來年輕女性受到文化程度、生活環境、信息來源等條件限制,健康知識特別是與女性密切相關的生殖健康知識嚴重缺乏。而且與當地已婚已育婦女相比,這些女性獲取專業計劃生育服務的途徑十分有限。“因此,PAC公益項目在河南的推廣,具有廣泛和積極的社會意義。”
據悉,河南目前是全國PAC公益項目開展較好的省份,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已有17家醫院設立了PAC關愛門診,其中4家醫院因其完善的服務流程和良好的服務效果,獲得了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聯合頒發的“PAC優質服務醫院”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