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某高校開設了一門“青春無悔課”,要求女生填寫承諾卡,并宣誓拒絕婚前性行為,婚后拒絕婚外性行為。記者聯系了該校一位相關的輔導員老師,他表示,學校的出發點是本著為學生著想的目的,該做法引起學子及社會熱議是始料不及的,希望學生們及社會能夠理解。
對于高校要求女生承諾“拒絕婚前性行為”,一些網友及大學生難以接受,甚至曲解學校的初衷,大可不必。既然高校開設了“青春無悔課”,就必然會涉及性話題;既然涉及性話題,就不得不對“婚前性行為”等不健康的性文化進行評判和抵制。特別是,大學生是社會優秀群體,理應在“拒絕婚前性行為”上做表率。換言之,不僅女生要“拒絕婚前性行為”,男生也要為此做出承諾。
“婚前性行為”的本質是發泄欲望、排遣寂寞,雖然新鮮刺激也是一個主因,但太過于沉溺于新鮮刺激,會使人性情狂亂。再者,“婚前性行為”有違道德倫理,自不必說;關鍵是,其隱藏著情感糾葛、身心健康、意外傷害等諸多風險?梢,“婚前性行為”與性道德、性文明、性健康等背道而馳,不會被主流社會認同,大學生群體更要敬而遠之。
不可否認,婚戀自由是全體公民基本的人身權利。然而,少數大學生由于受錯誤思想文化的影響,在戀愛中忽視了道德?梢,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并非是多此一舉,而是補上中小學階段的性教育“欠賬”。必須正視的是,有的高校一味地重視基礎學科的教授,而忽視了品德教育,導致一些大學生過早地受到社會上的不良婚戀觀的浸蝕,追求肉欲,貪圖享受,而放棄了社會責任感;同時,一些高校平常對大學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放任不管,導致他們頻頻與外界接觸,在社會上廣交朋友,不排除有少數大學生有過“婚前性行為”。
因此,高校開設“青春無悔課”,要求女生承諾“拒絕婚前性行為”,是在呼喚性文明的回歸,也是對性教育的一種反思。事實上,讓大學生直面“婚前性行為”的話題,并非是大學教育熱衷于傳播性文化,而是通過教學和考查,引導大學生分析和明辨“婚前性行為”的是非,認清“婚前性行為”對社會和個人的危害,從而樹立正確的性愛觀,自覺遠離和抵制“婚前性行為”,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命、愛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