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雖然過去半月有余,但是很多人仍在為其買單。近日,記者了解到,由于不少大學生“超前消費”,通過電商平臺辦理了分期付款,變身“月供族”。隨著還款期限迫近,一些大學生不得不“挪用”生活費,拆了西墻補東墻,開始了漫長的“還錢”之路。暫無收入的他們,甚至在未來一到兩年的時間里都要背上“債務”。
12月2日,記者向112名德州學院在校大學生發出調查問卷,其中女生62名,男生50名。調查當中涉及為什么分期付款、用什么分期、分期之后怎么還款等問題。如果你是一名大學生,請看看自己“中招”了嗎?

七成大學生“今天花明天的錢”
“雙11”前夕,購物網站紛紛推出分期付款、打白條、在線融資等業務,可以超前消費的商品包括數碼產品、運動裝備等,大一學生吳剛(化名)就被吸引了。他接到了一張廣告單,上面寫著“大學生購物,電腦手機12期免息輕松拿”。
吳剛覺得,現在辦不了信用卡,這種分期購物挺合適的。他在網站注冊后,很快有工作人員為他辦理了相關手續。“第一次買了3000多元的相機。”吳剛說,當時沉浸在“馬上有相機了”的喜悅中。3000多元的相機分24個月付清,平均每個月不到兩百元,吳剛感覺還款壓力并不算大。隨后,他又買了一款剛剛上市的平板電腦。“以前每個月只有800元生活費,買額外的東西得向父母要錢,現在有了購物分期付款,感覺一下子有了底氣。”就這樣,吳剛一次又一次地購買了喜歡的電子產品,盡管每次都說“再買剁手”,可還是不忍放下手中的鼠標。
調查問卷中,有超過70%的人有過網購分期付款的經歷,理由是“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快樂”,使用分期的方式六成以上是使用支付“花唄”以及與商家簽訂分期合同,另外有少部分人使用信用卡付款。
買了還想買,提前消費上了癮
分期消費你都買些啥?填寫問卷的112名學生中,65人是買衣服和鞋子,51人是購買電子產品,還有少數學生是購買化妝品、飾品以及奢侈品。“簡單一句話,兜里的錢要和自己的消費欲望相匹配,否則就是一場毀滅。”大學生張凱總結說。教育學專業的他今年大四,已經找到了實習單位,但他還在為欠下的近1萬元分期付款賬單擔憂。“很多時候,大學生購物消費都是沖動消費,我每次分期之后,就真的想把我所有購物軟件卸載,然后把手剁了。”王凱說,“剁手”的想法不止他一個人有,但電腦、手機、衣服誰也沒少買。
本次調查中,“每次分期后你想不想剁手”一項,有67人選擇“想”,而“有過剁手想法后,你還會繼續嗎?”選項,有40名同學表示“會繼續,因為根本戒不掉”。
張凱總結,對于大多數大學生來說,購物網站“全面”的借貸、分期服務是巨大的誘惑,很難抵御,有了第一次分期基本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近半大學生還款向父母求援
“這孩子說自己用一個可以提前消費的軟件買了衣服,我怕她亂花錢,生活費都不一次性給她,而是按月打錢,結果還是防不勝防。”近日,德城區的劉女士在網上收到女兒來自支付寶“花唄”的賬單,賬單顯示“雙11”當天,女兒超前消費1500元購買了一件大衣。女兒本不想告訴她,但因為到期還不上了,只好向家里伸手。
目前暫無收入的大學生群體若要償還一筆筆提前消費,他們將會怎么做?調查問卷中“分期付款之后,你的償還方式是什么?”一項,有54名同學選擇請“父母幫忙”,另外有54名同學表示“會拼命省錢在生活費中省出來”,而4名同學認為應該“抓緊找兼職來填補漏洞”。
一位分期付款購物網站的工作人員表示,網站規定,如果沒有按時還款,違約一方需要繳納幾十倍的服務費,如果學生無法償還,需要學生家長償還。現在分期付款購物網站都有自己的不良信用記錄信息庫,未來一定會接入整個信用體系,如果大學期間過度超前消費,導致不良信用記錄進入信用系統,將對今后的生活、工作造成重大影響。